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南猿

一类形态变异范围较大、形态特征比人属原始的早期人科代表。又译作南方古猿。主要分布于南非和东非。生存时间从上新世延续到中更新世,即从距今400万年到距今100万年。目前一般认为,南猿的纤细型后来进化成人属。关于南猿的祖先,现在还不大清楚。

南猿是R.A.达特于1925年根据在南非塔翁发现的一个幼年头骨化石而建立的一个属名。1936年以后,在南非的斯泰克方丹、克罗姆德拉伊、马卡潘和斯瓦特克朗斯等地,也发现了这一类化石。从50年代末以来,南猿的发现又进一步扩大到东非坦桑尼亚的奥杜瓦伊峡谷、肯尼亚的科比福拉、埃塞俄比亚的奥莫和阿法等地区。

斯瓦特克朗斯出土的粗状型南猿头骨化石

南猿大体上可分为纤细型和粗壮型两个类型。一般说来,纤细型的时代较早,大多早于距今200万年,南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和南猿非洲种(A.africanus) 即属于这一类型。粗壮型大多晚于距今200万年,其中包括南猿粗壮种(A.robustus)和比它还硕大的南猿包氏种(A.baisei)。从形态特征来看,南猿虽然还保留若干似猿的原始特征,但是已经十分清楚地显示了人科的进化趋势。例如,在颅骨、下颌骨、牙齿、骨盆和四肢等方面,南猿具有一系列人科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已能两脚直立行走。它的脑量一般在 440~520 毫升之间。人类学界比较一致地把南猿类归入人科,作为人科中的一个亚科,即南猿亚科。从总的体质进化水平来看,它们大体代表了人科进化序列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其较早的原始类型可能是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晚期代表并进一步进化成人属,而较晚的种类则与人属早期成员,先是能人,后是早期直立人共生。

塔翁发现的纤细型南猿头骨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