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龟板

概况

异名:神屋(《本经》),龟壳(《淮南子》),败龟甲(《小品方》),败将、败龟版(《日华子本草》),龟筒(《本草衍义》),龟下甲(朱震亨),龟底甲(《药品化义》),龟腹甲(《居林纂要》),元武版、坎板、拖泥板(《药材学》)。

基源:为龟科乌龟属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原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

形态:体呈扁圆形,腹背均有坚硬的甲,甲长约12cm,宽8.5cm,高5.5cm。头形略方,头部光滑,后端具小鳞,鼓膜明显。吻端尖圆颌无齿而形成角质缘,颈能伸缩,甲由真皮形成的骨板组成,骨板外被鳞甲,亦称角板;背面鳞甲棕褐色,顶鳞甲后端宽于前端,中央为5枚脊鳞甲,两侧各有4枚肋鳞甲,缘鳞甲每侧11枚,肛鳞甲2枚,腹面鳞甲12枚,淡黄色。背腹鳞甲在体侧相连。尾短而尖细。四肢较扁平,指、趾间具蹼,后肢第5趾无爪,余皆有爪。

生境与分布:多群居,常栖息在川泽湖池中,肉食性,常以蠕虫及小鱼等为食。生活力很强,数月断食可以不死。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生药

饲养 养龟池塘应具备下列设施:围墙、排灌设备、水面和陆地、水边洞穴、水中阳台、陆地遮阴棚。池水深度以饵料台浸入水面为度。亲龟的选择:雌性300~1000g、背部凸圆、健康的龟;雄性125~250g、灵活好动的龟。雌雄比例为31,密度每平方米水面6~7只。投饲饵料时间:春秋季晴天上午9时、下午3时;夏季清晨和傍晚为宜。注意水质的好坏和水位的升降,一般在养龟池内同时放养一些鲢、鳙等鱼苗,透明度保持在25cm左右。越冬方法有两种:一是于10月底转入大池塘,二是于11月份捕捞后放入人造越冬洞内越冬。洞内温度保持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5%~95%,防风透气。

一般采用日照温室土坑孵化方法。日照温室的面积不一,为密闭砖墙,上盖玻璃,南设门窗,北顶设天窗,室内设小水池,以保持湿度。土坑长度不定,坑宽40cm、深35cm,周围设水沟灌水。防蚂蚁侵袭,每年5~8月,每天上午8~10时,寻找卵窝,插上标志,过1~2天取回孵化室,自然条件下,1~2天受精卵的卵壳一端出现一个清晰圆整、不透明的小乳白色斑点,而未受精卵是没有的。卵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22~34℃)、湿度(70%~85%)、空气(氧气)、孵化基质(含水量保持在12%~16%,要透气同时不能滋生霉菌)及病害的防治措施。

稚龟的饲养管理与亲龟相似,主要是注意水质清洁(稚龟抵抗力较差),根据生长时间适当补充饲料,稚龟的越冬管理也很重要。

常见病及防治 ①肺脓肿并发眼痰症 于冬季清除池塘污泥进行生石灰消毒,活动季节可定期洒生灰水。治疗可用磺胺嘧啶钠1ml/250g,每天1次。 ②水霉病 治疗可用1:15000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病体10~15分钟,凉干后再放入池水内。

采集:全年均可,尤以秋、冬季为多,捕捉后杀死或用沸水烫死,剥取全甲,除去残肉,晒干。 药材主产于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广东、四川、贵州、福建、陕西、河南、上海等地亦产。

鉴别

性状:本品呈板片状,近长方椭圆形,长8~15cm,宽5~8cm,前端钝圆或平截,后端有三角形缺刻,全体由12块小板(腹鳞甲)锯齿状嵌合而成,两侧有肋鳞甲,呈翼状斜向上方弯曲的甲桥(墙板),有的已除去;外表面淡黄色,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或大部呈紫褐色,有光泽;内表面黄白色,不光滑。“血板”不脱皮,有的略带血迹,“烫板”色稍深,有脱皮的痕迹。质坚硬,可自骨板缝处断裂。气微腥,味微咸。以血板、块大、无破碎、洁净、无腐肉者为佳。

理化:①取醋龟板粉末适量,加2mol/L硫酸20ml,在110℃水解24小时,滤过,滤液用氢氧化钙调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点于层析滤纸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无水乙醇-水(11∶2∶6.6)上层液为展开剂,展开后,喷0.5%茚三酮丙酮溶解,于60℃加热30分钟,显现9个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626页.图542-1) ②取上述点样液点于层析滤纸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无水乙醇-水(8∶1.4.45)上层液为展开剂Ⅰ、正丁醇-吡啶-无水乙醇-水(5∶5∶44)上层液为展开剂Ⅱ,进行双向展开,展距19cm,喷0.5%茚三酮丙酮液,于60℃加热30分钟,显现13个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627页.图542-2)

加工炮制:①龟板 将原药材置蒸锅内,沸水蒸45分钟,取出,立即放入热水中,用硬刷除净筋膜皮肉,用清水洗净,晒干。 ②制龟板 先将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滑利易翻动时,投入净龟板,炒至质酥,表面呈淡黄色时取出,筛去砂,醋淬,干燥。此外,净制龟板还有蛋白酶法、酵母菌法和胰脏法。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含胶质、脂肪及钙盐等[1]。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364.60mg/100g,水解后总氨基酸含量为21120mg/100g,各游离氨基酸及水解后各氨基酸含量分别为(mg/100g):天冬氨酸20.18和1440,苏氨酸9.59和580,丝氨酸15.8和1040,谷氨酸50.60和2600,甘氨酸83.91和4950,丙氨酸39.02和1980,胱氨酸2.81和90,缬氨酸11.96和560,蛋氨酸2.37和180,异亮氨酸8.73和440,亮氨酸13.40和870,酪氨酸1.55和430,苯丙氨酸9.95和530,赖氨酸14.04和740,组氨酸1.94和260,精氨酸29.93和1760,脯氨酸48.97和2670。水浸物7.0%,乙醇浸出物2.98%,总氮量4.23%,总灰分53.38%(μg/g):Cr5.0,Mn10.0,Cu3.5,Zn54.0,P17.0×103,Mg1784.5,Fe173.5,K2070.5,Ca202.5×103,Al51.0,Na3894.5,As0.6,Se2.7,Cd1.5,Hg<0,01,Pb20[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154。[2] 中成药 1989;11(2):31。

药性

性味:咸、甘,平。 ①《本经》:“咸,平。” ②《别录》;“甘。有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肝三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少阴经。”

功效:滋阴,潜阳,补肾,健骨。

主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囟门不合。 ①《本经》:“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 ②《别录》:“主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中寒热,伤寒劳复,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 ③《药性论》:“灰治脱肛。” ④《四声本草》:“主风脚弱,炙之,末,酒服。” ⑤《日华子本草》:“治血麻痹。” ⑥《本草衍义》:“补心。” ⑦《日用本草》:“治腰膝酸软,不能久立。” ⑧朱震亨:“补阴,主阴血不足,去瘀血,止血痢,续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 ⑨《本草蒙筌》:“专补阴衰,善滋肾损。” ⑩《纲目》:“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泄,主难产,消痈肿,烧灰敷臁疮。” ⑾《本经逢原》:“烧灰酒服,治痘疮。” ⑿《医林纂要》:“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痔血,阴虚血热之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烧灰研末敷。

使用注意:孕妇或胃有寒湿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沙参、蜚蠊。” ②《药对》:“畏狗胆。” ③《本草备要》:“恶人参。” ④《本草经疏》:“妊妇不宜用。病人虚而无热者不宜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槐花,治痔疮。 ②配黄柏,治带下。 ③配元参,治阴虚火旺,骨蒸劳热,肾阴不足之腰脚痿弱,筋骨不健。 ④配鳖甲,治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热病后期,津枯阴竭,虚风内动,手中瘛疭,舌红少苔,阴虚阳亢,肝风上扰,头晕目眩,头胀头痛,耳鸣,肝脾肿大等症。 ⑤配土茯苓,熬胶,治疮疡久不愈合。 ⑥配皂角刺、白头翁,治慢性疮疡久不愈合。 ⑦配阿胶和六味地黄汤,治阴虚型慢性肾炎。 ⑧配黄柏、知母、生地等,治肺结核之骨蒸劳热、潮热、盗汗,有解热作用。 ⑨配地黄、黄柏、地榆,治阴虚血热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等症。 ⑩配白芍、生地、牡蛎,治阴虚阳亢之证。 ⑾配白芍、地黄、鳖甲,治阴虚风动者。 ⑿配茜草、黄芩、乌贼骨,治血虚有热所致的血崩及月经过多。 ⒀配虎骨、牛膝、锁阳,治血热所致的崩漏带下,亦治小儿筋骨痿软。 ⒁配生地、阿胶、白芍,治阴虚风动,手足瘛疭者。 ⒂配熟地、锁阳、虎骨,治肾阴亏虚,腰膝痿弱,筋骨不健或小儿囟门不合等症。 ⒃配白芍、黄柏、椿白皮,治崩漏带下。 ⒄配黄芩、赤芍、椿根皮,治阴虚血热,崩漏带下及月经超前等症。 ⒅配生地黄、生牡蛎、生白芍、麦门冬,治热病后,舌色深红,气短无力,手足抽动等症。 ⒆配黄柏、黄芩、生白芍、制香附,治阴虚血热,月经过多,色紫黑成块。 ④配虎骨、熟地、白芍、锁阳,治肾虚骨弱,腰足痿软及小儿囟门不合等症。 (21)配代赭石、牛膝、玄参、牡蛎,治阴虚阳亢,眩晕耳鸣。 (22)配牡蛎、鳖甲、阿胶、白芍,治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心悸耳鸣,心烦少寐或热病伤阴,手足筋肉抽搐,舌红,脉细数等症。 (23)配枣仁、磁石、丹参、生地、柴胡,治神经衰弱。 (24)配熟地、知母、黄柏、猪脊筋,治阴虚火旺,肺痿劳热,骨蒸盗汗,咳血,耳聋等症。 (25)配柴胡、鳖甲、当归、白芍、陈皮、枣仁等,治久疟不愈。

方选和验方: ①大补阴丸(《丹溪心法》)降阴火,补肾水:龟板(酥炙)、熟地黄(酒蒸)各180g,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120g。上为末,猪脊髓蜜丸。服70丸,空心,盐白汤下。 ②补肾丸(《丹溪心法》)治痿厥,筋骨软,气血俱虚甚者:龟板(酒炙)、黄柏(炒)各45g,牛膝30g,陈皮15g,干姜6g。上为末,姜汁和丸,或酒糊丸。服70丸,白汤下。 ③龟柏丸(《医学入门》)治便血久而致虚,腰脚软痛,麻风疮痒见血:龟板60g,侧柏叶、芍药各45g,椿根皮23g,升麻、香附各15g。上为末,粥糊为丸。用四物汤加白术、黄连、陈皮、甘草、生姜煎汤送下。 ④龟樗丸(《医学入门》)治湿痰腰痛:龟板30g,樗白皮、苍术、滑石各15g,白芍、香附各12g。上为末,粥和为丸。每服9g,温开水送下。 ⑤龟柏姜栀丸(《医学入门》)治赤白带下,或时腹痛:龟板90g,黄柏30g,栀子7.5g,干姜(炒)3g。上为末,酒糊为丸,白汤送下。 ⑥虎潜丸(《大同方剂学》)治肾阴不足,筋骨痿,不能步履等症:龟板、黄柏各120g,知母、熟地各90g,牛膝105g,锁阳、虎骨、当归各30g,芍药45g,陈皮23g。上为末,煮羯羊肉,捣为丸,梧桐子大,淡盐汤下,冬月加熟姜15g。 ⑦广济龟甲丸(《外台秘要》)治膨胀气急,冲心硬:龟甲、芍药、枳实、人参、槟榔各2.4g,诃黎勒、大黄各1.8g,桂心、橘皮各1.2g。炼蜜为丸,梧子大,酒服20丸,渐加至30丸。 ⑧神龟滋阴丸(《医学纲目》)治足痿。膏粱之人,湿热伤肾,脚膝痿弱:龟板(炙)120g,知母(酒炒)、黄柏(炒赤)各60g,锁阳(酒洗)、枸杞子、五味子各30g,干姜(炮)15g。上药研末,清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70丸,空腹时用盐汤下。 ⑨龟甲散(《圣济总录》)治健忘:龟甲(炙)、木通(锉)、远志(去心)、菖蒲各15g。上药捣罗为细散。空腹时用酒调服1.5g,渐加至3g。 ⑩龟甲汤(《圣济总录》)治中风手足不随,举体疼痛或筋脉挛急:龟甲(醋炙)、虎骨(酥炙)各180g,海桐皮、羌活(去芦头)、丹参、独活(去芦头)、牛膝(去苗,酒浸,切,焙)、萆薢、五加皮、酸枣仁(炒)各90g,附子(炮裂,去脐、皮)、天雄(炮裂,去脐、皮)、天麻(去蒂)、防风(去叉)、威灵仙(去土)、川芎各75g,当归(切,焙)、桂(去粗皮)、紫参各90g,薄荷(焙干)、槟榔(煨)各180g,菖蒲(九节者,去须,泔米浸后,切,焙)45g。上22味锉如麻豆,每服16g,水200ml,酒200ml,生姜10片,同煎,去渣,取250ml,温分2服,中午、夜卧空腹时服。要出汗,两次用量一并服。半小时后,饮以热生姜稀粥,厚衣覆盖发汗,慎外风。 ⑾龟甲散(《圣惠方》)治五痔,结硬焮痛不止:龟甲(涂醋炙令黄)60g,蛇蜕皮(烧灰)、猪后悬蹄甲(炙令微黄)各30g,露蜂房(微炒)15g,麝香0.3g(研入)。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3g。 ⑿龟蜡丹(《梅氏验方新编》)治无名肿毒,对口、疔疮、发背、流注,无论初起、将溃、已溃:血龟板1大个,白蜡30g。将龟板安置炉上烘热,将白蜡渐渐掺上,掺完板自炙枯,即移下退火气,研为细末。每服3g,日服3次,黄酒调下,以醉为度。服后必卧,得大汗一身。 ⒀龟鹿补冲汤(《中医妇科治疗学》)治劳伤冲任,肾气不固,致生崩漏,骤然下血,先红后淡,面色苍白,气短神疲,舌淡苔薄,脉大而虚:龟板12g,鹿角胶9g,黄芪18g,党参、乌贼骨各30g。水煎,温服。加减:腹痛,加广三七1.5~3g。 ⒁龟鳖地黄汤《《历代名医良方注释》陶慕章方)治骨痨(骨与关节结核)阴虚者:龟板、鳖甲各30g,熟地15g,丹皮、萸肉、山药、泽泻、茯苓各9g。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加减:托里透脓,加皂角、生黄芪、炙山甲;阴虚火旺重者,加丹皮、地骨皮。 ⒂龟鹿二仙膏(《摄生秘剖》)治男、妇真元虚损,久不孕育;精极,梦泄遗精,瘦削少气,目视不明:龟板(去弦,洗净,捶碎)2.5kg,鹿角(用新鲜麋鹿杀取角,解的不用,马鹿角不用,去角脑梢骨6.6cm,绝断劈开,净用)7.5kg,人参150g,枸杞子180g。鹿角、龟板二味,袋盛,放长流水内浸3日,用铅坛1只(如无铅坛,底下放铅一大片亦可),将角并板放入坛内,用水浸高10~15cm,黄蜡90g封口,放大锅内,桑柴火煮7昼夜。煮时坛内1日添热水1次,勿令沸起。锅内1昼夜添水5次,候角酥取出,洗滤净去滓(其滓即鹿角霜,龟板霜)将清汁另放。人参、枸杞子,用铜锅加水1800ml,熬至药面无水,以新布绞取清汁。将渣置石臼中木槌捣细,用水700ml,又熬如前;又滤又捣又熬,如此3次,以滓无味为度。将前龟、鹿汁并参、杞汁和入锅内,文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乃成胶也。放阴凉处风干,每服初起4.5g,10日加1.5g,加至9g止,空腹时用酒化下。 ⒃《千金方》:“治崩中漏下,赤白不止,气虚竭:龟甲、牡蛎各90g。上2味治下筛,酒服9g,日3次。” ⒄加味龟鹿二仙胶(上海医学 1978;(7))治脾肾两亏型月经过多:龟板30g(先煎),鹿角粉(霜)6g(冲),党参15g,坎炁1条,杞子、阿胶(烊冲)、百草霜(包煎)、生地、黄芪各9g。加减:出血甚者加炒地榆、大蓟、小蓟、龙骨、牡蛎等;头晕剧者加女贞子、牡蛎;口干、内热者加黄柏、知母;腰酸甚者加寄生、川断;面目浮肿者加茯苓、葎草等。 ⒅三甲散(陕西中医 1984;(1))治小儿疳症:龟板、鳖甲、穿山甲各12g,鸡内金6g。前2味用食醋泡1小时后,放炭火烧黄研末,穿山甲土炒黄研末,鸡内金生用研末,共研后过筛,装有色玻璃瓶内备用。每次服2~3g,每日服2次,1剂为1疗程。 ⒆广西中医药 1988;(6):“治鼻渊:龟板30g(先煎),辛夷15g,石菖蒲6g。气虚体弱者加黄芪,头痛加白芷。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服。7天为1疗程,连服3个疗程见效。” ⒇《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阴虚潮热,腰膝痿软:龟板、熟地黄各15g,知母、黄柏各9g,牛膝、杜仲各12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急救方》:“治臁疮朽臭:生龟1枚取壳,醋炙黄,更煅存性,出火气,入轻粉、麝香,葱汤洗净,搽敷之。” ②《中国动物药》:“治骨结核、肺结核、淋巴结结核:乌龟壳(背、腹甲)烧存性,研细末,枣泥为丸,每服10g,日服2次,连服2个月。” ③《中国动物药》:“治淋巴结结核:龟板研粉,用凡士林或香油调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配合服用抗结核药物,疗效更好。”

食疗:①玉米须炖龟(《家庭食疗手册》)用于糖尿病,口渴神倦,高血压,对慢性肾炎有一定的消肿、减少尿蛋白作用:乌龟1只,玉米须100g(干品50g),调料适量。将龟放入热水中,排出尿水,再放入开水中烫死,去头、爪、内脏。玉米须装入纱布袋,扎紧袋口,然后把龟(连甲)、纱布药袋,放入砂锅内,加姜、葱、盐、黄酒、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熬至熟即成。 ②北芪淮山煲龟板(新中医1982;(4))用于慢性肾炎、脾肾不足及小便有蛋白者:炙龟板、北芪、淮山药各30g。先将炙龟板煎1~2小时,然后加入黄芪、淮山药同煎,去渣饮汤。

医药家论述

①《本经》:“以水龟为上品,药用部分有甲、肉、胆、血、尿等。” ②苏颂《图经本草》:“龟甲入药,以生脱者为上。” ③李中梓《本草通玄》:“龟甲咸平,肾经药也。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故能强筋骨,益心智,止咳嗽,截久疟,去瘀血,止新血。大凡滋阴降火之药,多是寒凉损胃,惟龟甲益大肠,止泄泻,使人进食。” ④缪希雍《本草经疏》:“龟、鳖二甲,《本经》所主大略相似,今人有喜用鳖甲,恶用龟甲者,有喜用龟甲,恶用鳖甲者,皆一偏之见也。二者咸至阴之物,鳖甲走肝益肾以除热,龟甲通心入肾以滋阴,用者不可不详辨也。” ⑤贾所学《药品化义》:“龟底甲纯阴,气味厚浊,为浊中浊品,专入肾脏。主治咽痛口燥、气喘咳嗽,或劳热骨蒸,四肢发热,产妇阴脱发躁,病系肾水虚,致相火无依,此非气柔贞静者,不能息其炎上之火。又取其汁润滋阴,味咸养脉,主治朝凉夜热,盗汗遗精,神疲力怯,腰痛腿酸,瘫痪拘挛,手足虚弱,久疟血枯,小儿囟颅不合,病由真脏衰,致元阴不生,非此味浊纯阴者,不能补其不足之阴。古云,寒养肾精,职此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