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长城抗战

1933年春,中国军队在长城喜峰口、古北口等处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本着蚕食中国以至最后独占中国的既定方针,于1933年元旦在山海关挑衅,翌日至 3日进攻并占领临榆县城。东北军第九旅何柱国部奋起还击,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日军占领山海关后,2月下旬以第六、八两师团分三路进攻热河省(今分属河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3月4日占领省会承德,随即向长城各口进犯。9日,日军先遣队侵占喜峰口山头阵地,旋被西北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大刀队夺回。次日,日军主力部队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喜峰口、古北口全线进攻。二十九军主力赶赴喜峰口抵御,以近战肉搏和大刀队包抄敌后等战术给敌以沉重打击,迫使日军于14日后撤。守军第十七军三个师也在古北口轮番御敌,双方均有重大伤亡。自16日起日军改向罗文峪进攻,企图包抄喜峰口左侧背。经二十九军官兵奋勇抵抗,敌未得逞。长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防守喜峰口附近罗文峪的中国军队

但是不久,由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谋求对日妥协,抗战形势随即逆转。4月11日,日军侵占冷口,驻守喜峰口的二十九军腹背受敌,13日奉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令撤退;驻守古北口的十七军在南天门一带抵抗至5月13日也奉命撤退。日军占领长城重要防线后,矛头直指平津,迫使蒋介石政府与其签订塘沽停战协定。长城抗战虽在蒋介石的妥协政策下失败,但二十九军等中国军队仍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