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笔者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寒热中阻型)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者58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来自近3年我院中医内科门诊,男38例,女20例;年龄21~66岁,病程1个月~3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或出血性胃炎28例,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9例。胃脘疼痛58例,胃脘痞胀53例,胃脘灼热、口苦35例,苔薄白26例,苔黄厚32例,脉弦数38例,脉缓2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方药 法半夏10g,炙甘草6g,党参10~15g,大枣15g,黄芩10g,黄连5g,干姜3g,玄胡15g,广木香10g,每日1剂水煎2次,2次滤液合并,分3次餐后半小时~1h温服。

1.2.2 加减法 胃脘畏凉者干姜加至9g,嗳气脘胀重者加陈皮10g,枳壳15g,吐酸者加海螵蛸15g,煅瓦楞子15g,纳差者加砂仁,恶心欲吐者加生姜10g,胃脘和腹部有振水音加茯苓15g,炙甘草加至12g,背痛者加九香虫5g,食物消化不良者加神曲12g,炒麦芽15g。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蒲公英20g。

2 治疗结果

痊愈42例,占72.4%;好转13例,占22.6%;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疗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92天,平均42天,其中胃镜复查者48例,痊愈37例,好转8例,未愈3例,其中未愈3例全部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3 典型病例

例1,男,42岁,2005年7月5日初诊,主诉:胃脘胀痛1个月余,伴嗳气,食纳不佳,乏味,胃脘灼热,嘈杂不适,舌苔黄腻,脉弦,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曾在市某医院用奥美拉唑等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转至我院行中医治疗,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属胃热阻滞,治以清热和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法半夏10g,黄芩12g,黄连5g,党参15g,炙甘草6g,大枣15g,干姜3g,玄胡15g,砂仁5g,神曲12g,炒麦芽15g,白术10g,广香10g,加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连服上方3剂,胃脘胀痛,灼热不适明显减轻,续服6剂,诸症悉除,黄苔退净,追访2个月,未曾复发,2个月后胃镜复查,糜烂灶已消失。

例2,男,46岁,2002年5月初诊,主诉:胃脘痞胀疼痛三年余,近日加重,伴恶心、泛酸,呕吐黄色胆汁,苔黄厚且干,脉弦数,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胃体轻度糜烂,B超检查提示肝、胆、脾、胰无异常,中医诊断:胃脘痛,辨证胆胃不和、胃热内扰,治以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10g,黄芩12g,黄连10g,党参15g,甘草6g,吴茱萸3g,陈皮10g,枳实10g,苏梗15g,炒麦芽15g,生姜3片,水煎服,连服上方5剂,恶心、呕吐,脘胀减轻,偶吐酸水,上方加海螵蛸15g续服5剂,泛酸已止,诸症又减,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又续服上方18剂,诸症悉除,追访4个月,未曾复发。

4 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依据胃镜下所见的组织病理发现,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其症状各有不同,但多见胃脘不适,隐痛,胀满,恶心,纳差等症。中医多属胃脘痛、脘痞、呕吐的范畴。胃脘痛中医辨证方有寒凝气滞、湿热中阻、脾胃不和、胃阴不足等类型。临床上多以寒热错杂、胃气中阻为多见。本方所治慢性胃炎即为此类型。方用法夏、干姜辛开散结、温胃止呕,黄芩,黄连苦,降热结、清热和胃,党参、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健脾和胃。诸药合用辛开苦降以恢复胃之升降功能,温清并用以解胃之寒热。寒热之除、升降复则胃气和,功能健,故痛、痞、满、呕亦愈。

近代研究证实慢性胃炎多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故笔者在治疗中凡遇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均予本方加蒲公英,药理实验证明蒲公英有较强的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