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您整理了仁义君子、残忍不仁、大仁大义等含“仁”的成语103个,其中“仁”开头的22个,“仁”结尾的31个,“仁”在中间的50个,及其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仁”开头的成语1、仁义君子[rén yì jūn zǐ]
【解释】原指好心肠的正派人,后泛指能热心帮助别人的人。
【出处】《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2、仁心仁闻[rén xīn rén wén]
【解释】闻:出名,有声望。有仁慈的心肠,有仁爱的声誉。
【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3、仁者能仁[rén zhě néng rén]
【解释】旧指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示例】都只为美貌潘安,仁者能仁,一会家心中自忖,谁与俺通个殷勤。 ——元·白朴《东墙记》第一折
4、仁至义尽[rén zhì yì jìn]
【解释】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出处】《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示例】况且他们还说和我们共同管理,总算是仁至义尽的了! ——冰心《斯人独憔悴》
5、仁义礼智[rén yì lǐ zhì]
【解释】仁:仁爱;义:忠义;礼:礼仪;智:见识。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是儒家的伦理思想。
【出处】《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示例】若论仁义礼智,主行忠良,却是不会。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6、仁人义士[rén rén yì shì]
【解释】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出处】明·方孝孺《云敝赞》:“古之仁人义士,视刀锯如饮食。”
【示例】然而我们从古典里,听熟了仁人义士,来解倒悬的胡说了。 ——鲁迅《花边文学·倒提》
7、仁者乐山[rén zhě yào shān]
【解释】具有仁义之心的人安于义理,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象山一样稳固不动。
【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8、仁柔寡断[rén róu guǎ duàn]
【解释】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9、仁者必寿[rén zhě bì shòu]
【解释】寿:长寿。仁德的人一定会长寿。
【出处】《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示例】贤者必贵,仁者必寿,人之所欲也。 ——宋·苏轼《邵茂诚诗集叙》
10、仁义道德[rén yì dào dé]
【解释】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示例】你说凡是一口仁义道德的人,都是些伪君子,真是一点也不错。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11、仁民爱物[rén mín ài wù]
【解释】仁:仁爱。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示例】至于畏天事神,仁民爱物之际,未尝有须臾懈也。 ——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1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én zhě jiàn rén,zhì zhě jiàn zhì]
【解释】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示例】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对这些人的看法应该理解。
13、仁心仁术[rén xīn rén shù]
【解释】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示例】他送给张医生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仁心仁术四字,表扬张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14、仁义之兵[rén yì zhī bīng]
【解释】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15、仁言利博[rén yán lì bó]
【解释】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出处】《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16、仁人君子[rén rén jūn zǐ]
【解释】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出处】《晋书·刑法志》:“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政乎?”
【示例】处于布衣窘迫之中,千金不改其志,端的是仁人君子也。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
17、仁者不杀[rén zhě bù shā]
【解释】杀:杀生。有仁爱之心的人爱万物而不杀生。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仁者,不杀之禁也。”
18、仁同一视[rén tóng yī shì]
【解释】犹言一视同仁。
【出处】《元典章·诏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诏》:“於戏!庆衍无疆,既正名于国,本仁同一视,尚均福于黎元。”
19、仁人志士[rén rén zhì shì]
【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示例】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20、仁浆义粟[rén jiāng yì sù]
【解释】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出处】《搜神记·杨伯雍》:“公汲水作义于坂头,行者皆饮之。”《后汉书·黄昏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
21、仁言利溥[rén yán lì pǔ]
【解释】指有德行的人说的话益处很大。
【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
【示例】号电诵悉,关怀桑梓,仁言利溥,至堪钦佩。 ——孙中山《致上海各粤侨团体书》
22、仁义之师[rén yì zhī shī]
【解释】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示例】如此说来,虽然谋叛之徒,倒也忠义可嘉。本帅仁义之师,何愁杨枭不灭。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十九回
“仁”结尾的成语1、残忍不仁[cán rěn bù rén]
【解释】残忍:凶暴;仁:仁爱。凶恶暴虐不讲仁义。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
2、煦煦为仁[xù xù wéi rén]
【解释】煦煦:和悦、惠爱的样子。形容妇人之仁。
【出处】唐·韩愈《原道》:“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
【示例】姚兴迷信释氏,煦煦为仁。关中臣民,颇免刑虐。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十二回
3、法外施仁[fǎ wài shī rén]
【解释】旧时指宽大处理罪犯。
【出处】明·李清《三垣笔记·崇祯》:“其驰驱通义一带,亦不无微劳可悯,乞皇上法外施仁。”
【示例】当朝的圣人最恼的贪官污吏,也还算法外施仁,止于把他革职,发往军台效力。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4、至仁忘仁[zhì rén wàng rén]
【解释】至仁:最大的仁德。极有仁德的人反而不必常常想着仁。比喻事物达到了顶点,反而不需要它存在了。
【出处】《吕氏春秋·任数》:“故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
5、麻痹不仁[má bì bù rén]
【解释】指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没有感觉。
【出处】明·李贽《寄答留都书》:“今但以仁体称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为我麻痹不仁之人矣。”
【示例】他现在快成为麻痹不仁的人。
6、求生害仁[qiú shēng hài rén]
【解释】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示例】如式,不能去,又不能死,可谓求生害仁者乎? ——《新唐书·房式传》
7、发政施仁[fā zhèng shī rén]
【解释】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出处】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方是时,二圣在位,发政施仁,惟恐不及。”
【示例】发政施仁四海扬,太平世尊荣坐享。 ——明·无名氏《南牢记》第四折
8、妇人之仁[fù rén zhī rén]
【解释】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劚祝滩荒苡瑁怂礁救酥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