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孤立主义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

美国独立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于欧洲,其本土基本上可以满足本国所需的粮食和原料,大部分地区正在开发,还没有出现严重的资本过剩,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大。当时美国在军事上不如欧洲列强,又远离欧洲大陆,有两洋天险可恃。这些因素使美国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一些政治家主张,美国保护国家利益的最好办法是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早在1796年美国首任总统G.华盛顿卸任时,在致国会的告别咨文中提出:“欧洲本身有一系列的重大利益,这些利益和我们却完全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关系”,“正确的政策是避免与国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结盟”。这一思想奠定了孤立主义政策原则的基础。1801年3月,美国第三任总统T.杰斐逊在就职演说中,进一步宣布美国的对外政策必须继续建立在同所有国家和平、贸易、诚实友好、不卷入任何国家的结盟的原则基础上。由此,孤立主义开始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主要作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就遭到孤立主义的强烈反对,导致参议院不批准美国参加由T.W.威尔逊参与创议建立的国际联盟。

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随着美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加强了对远东、太平洋地区和加勒比地区事务的干涉和参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美国干预世界事务的兴趣大大增长,扩张野心越来越大,巳不满足于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但在美国政界中孤立主义仍然具有强大势力。20世纪30年代美国再次出现了孤立主义高潮,罗斯福政府1935年8月通过的“中立法”就是突出的表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已高踞世界权力顶峰,孤立主义已被美国的全球战略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