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达累斯萨拉姆

坦桑尼亚首都和最大城市,东非著名港口,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非洲印度洋岸中段,居西印度洋航运要冲。人口107.5万(1980)。 城市坐落在海拔8~15米的海滨阶地上,地势平坦,腹地广阔。城市用水由西北部低山流出的小河和西面70公里外的鲁伏河供应。气候湿热,年平均气温25.8℃,年降水量1100毫米。原是偏僻渔村,1862年桑给巴尔苏丹国为加强对东非沿海地区的控制,在此建立阿拉伯式聚落,为城市发展的始端。德国占领坦噶尼喀后,利用此处天然港湾作为货物进出口岸,并于1891年将殖民据点从巴加莫约迁此。1905年中央铁路开工敷设并不断向内陆延伸,农、矿产品输出量激增,港口和城市建设随之扩大,形成今日市中心区和主要街道的基本轮廓。1916年英国取代德国的统治后,开始利用当地劳动力兴办工厂,至20世纪40年代形成西南部的普古工业区。城市人口不断增加,1948年为6.9万,1957年为12.8万。1961年国家独立后,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市区向外扩展,形成西北郊新兴的乌潘加工业区。工业产值占全国一半以上。轻纺工业为主导部门,有大型棉纺厂和卷烟、食品、制革制鞋、腰果加工等企业。位于基甘博尼半岛上的炼油厂是国内重要工厂之一,产品除供应国内需要外还通过输油管运到赞比亚的恩多拉。还有较大农具厂和机车车辆修理厂等。中央铁路、坦赞铁路 (见彩图)

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火车站外景(坦桑铁路起点)

和多条公路干线以此为起点,陆上交通发达。全国最大港口,1980年吞吐量为372万吨。港区屏蔽良好,内宽口窄,为一天然良港。船只进出需通过长2.3公里的航道;港池水域面积96公顷,能同时停泊21艘万吨级海轮。仓库、修船、装卸设备较齐全。有专用线同中央铁路、坦赞铁路相连,承担本国进出口和布隆迪、赞比亚等邻国转口的部分货运。出口以棉花、咖啡、剑麻、茶叶、皮张、铜矿石为大宗,进口主要是石油、水泥、机器和日用品等。文教事业较发达,有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工学院等高等学校,以及国家博物馆和著名的热带动物园。市区在港湾西岸,呈不连续的同心圆状分布,商业区组成核心,其东面是政府机关和使馆区,北面和西面是住宅区和文化区,南面是港区和铁路站场,再向外围则是西北、西南两片工业区。市郊有国际航空站。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