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坐无晤言,流泉下深谷。——出自元·高明《宿先公房晓起偶成》
2、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出自唐·孟浩然《题融公兰若》
3、断壁分垂影,流泉入苦吟。——出自唐·皎然《赋得啼猿送客》
4、乱石卧牛马,流泉鸣佩环。——出自南宋·陆游《遣怀》
5、山空寂无言,流泉间琴筑。——出自唐·王易《莲谷对月》
6、茂德来征应,流泉入咏歌。——出自唐·包融《和崔会稽咏王兵曹厅前涌泉势城中字》
7、缃帙牙签满架书,流泉决决竹疏疏。——出自南宋·陆游《读史》
“流泉”结尾的诗句1、心为西靡树,眼是北流泉。——出自唐·令狐楚《发潭州寄李宁常侍》
2、孤魂托飞鸟,两眼如流泉。——出自唐·顾况《弃妇词》
3、何处羽人长洗药,残花无数逐流泉。——出自唐·皎然《赤松》
4、犹忆故山欹警枕,夜来呜咽似流泉。——出自唐·陆龟蒙《和袭美木兰院次韵》
5、叶洒惊风啼暮雨,月凝残雪饮流泉。——出自唐·易思《郡城放猿献卫使君》
6、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出自唐·高适《过卢明府有赠》
7、今朝望乡客,不饮北流泉。——出自唐·李益《军次阳城烽舍北流泉》
8、诸儒不复忧吻燥,东宫赐酒如流泉。——出自宋·苏轼《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读史官燕》
9、南京路悄然,欹石漱流泉。——出自唐·郑巢《送人南游》
10、磨用阴山一片玉,洗将胡地独流泉。——出自唐·李颀《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
11、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出自唐·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12、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出自唐·李远《咏壁鱼》
13、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出自唐·李白《去妇词》
14、浮尘满浮世,流水逐流泉。——出自宋·鲍当《送天台进长老》
15、石径度流泉,奇探小有天。——出自清·乾隆《淑清院》
16、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出自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17、岂不是流泉,终不成潺湲。——出自唐·子兰《饮马长城窟》
18、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出自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19、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出自唐·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20、手持三尺令,遣决如流泉。——出自唐·李颀《送马录事赴永阳》
21、冥心栖太室,散发浸流泉。——出自唐·郑遨《山居》
22、如今意气尽,流泪挹流泉。——出自唐·杨凝《从军行》
“流泉”在中间的诗句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
2、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出自宋·苏轼《余过温泉壁上有诗云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冷》
3、袖拂白云开素琴,弹为三峡流泉音。——出自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4、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出自唐·高适《寄宿田家》
5、流泉有枯时,穷贱无尽日。——出自唐·邵谒《自叹》
6、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出自唐·李贺《南山田中行》
7、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出自清·顾炎武《古北口》
8、呦呦驯鹿随轻策,决决流泉入野渠。——出自南宋·陆游《行东山下至南岩》
9、酷怜剑气消磨尽,飞瀑流泉日影寒!——出自当代·梁羽生《七绝 铁镜心》
10、流泉通药垄,积雨润书囊。——出自南宋·陆游《贫居即事》
11、瞿塘喷浪翻九渊,倒泻流泉喧木抄。——出自明·刘基《蜀国弦》
12、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出自唐·李季兰《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13、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出自唐·李季兰《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14、流泉自成池,清松信饶风。——出自唐·储光羲《至闲居精舍呈正上人》百问中文原创
15、傍篱丛枳寒犹绿,遶舍流泉夜有声。——出自南宋·陆游《幽居》
16、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泉常自闻。——出自唐·李冶《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17、俯首流泉仰听风,泉声风韵合笙镛。——出自明·唐寅《看泉听风图》
18、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出自唐·孙氏《闻琴》
19、七条瘦玉叩寒星,万派流泉哭纤指。——出自唐·无名氏《听琴》
20、垄上流泉垄下分,断肠呜咽不堪闻。——出自唐·崔膺《别佳人》
21、流泉激激人声远,修竹萧萧暑令寒。——出自南宋·陆游《题北窗》
22、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出自清·朱彝尊《出居庸关》
23、筇杖六尺许,坐石流泉所。——出自唐·苏拯《山中道者》
24、千岩杂树云霞色,百道流泉风雨声。——出自唐·薛曜《九城寻山水》
25、青山重叠巧裁攒,引水流泉夜激湍。——出自唐·牟融《题徐俞山居》
26、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出自唐·李白《幽涧泉》
27、俯挹流泉漱,仰把青天看。——出自宋·白玉蟾《赠紫岩潘庭坚四首》
28、图中含景随残照,琴里流泉寄逝波。——出自唐·张贲《奉和袭美伤开元观顾道士》
29、流泉不可见,锵然响环玦。——出自南宋·陆游《山行》
30、流泉咽不扫,独梦关山道。——出自唐·李白《去妇词》
31、颓檐滴沥余,忽作流泉倾。——出自南宋·朱熹《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