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injian meishu
[外文]:folk art
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特征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远在距今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就闪耀着民间艺术的光辉,中国在魏晋以前的美术创作者主要是工匠,战国秦汉之际的石雕、陶俑及画像砖石,虽为统治阶级生前或死后享用,但在造型及艺术风格上都带有朴质活泼的鲜明民间特色,魏晋以迄近代,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及各种工艺创作中,民间匠师仍占绝对优势,至于在广大城乡群众中流行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直接装饰人民生活的工艺美术创作,更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他们世代相沿,在延续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创造了富有民族和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但由于过去的阶级偏见使民间美术的成就常常被贬低或忽视;又由于劳动人民在经济、政治及文化上遭受重压,以致他们在艺术上的智慧才能,也不免受到压抑而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民间美术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和民间匠师,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或作为副业生产,又主要为自己使用、欣赏,因此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在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如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饰环境,为孩子赶制服装,社火花会的戏具,庆贺元宵节的花灯纸扎;端午节悬挂的天师符,钟馗像、五毒服装饰件及龙舟彩船;中元节的荷花灯、中秋节的月饼花模、泥塑兔儿爷;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祝贺幼儿百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歌舞集会中的服饰布置也用丰富的美术品点缀。藏族供神的酥油花,傣族泼水节男女互赠的花荷包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全国各地区,由于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在地理条件、风俗、感情、气质等互有差异,又在民间美术中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采的风格,这些美术品有的供生活使用(如灯具、食器、家具),有的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如年画、窗花),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然而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奇巧、很少自然主义的模拟物象,而是善于大胆想像和夸张表现强烈的感情,又常用于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的手法通过优美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艺术上刚健清新活泼淳朴,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分类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形成多种分类法:
(1)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2)雕塑。包括彩塑(寺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 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4)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 挑花、补花等。
(5)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
(6)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
(7)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
(8)剪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
(9)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
(10)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 棕编、纸编等。
(11)食品。面花面点造型、糕点模、糖果造型等。
中国民间美术研究状况民间美术的收集和研究是继承发扬民间美术遗产的重要环节。中国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统治阶级对民间美术的偏见,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仅在一些民俗著作中有点滴记载。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随着对民俗学研究的重视,对民间文艺也开展了征集工作,鲁迅先生充分肯定民间花纸及小说插图的价值,并亲自从事年画的搜集,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也专题搜集调查实物。其后郑振铎、钟敬文、张光宇等人在搜集研究上也各有建树,1937年在浙江杭州还举办了民间图画展览会,一些杂志刊物亦陆续有文章问世。40年代以后,在延安等革命根据地美术工作者对皮影、年画、洋片、泥玩具的调查、搜集和革新,使民间美术的研究引进现代革命美术创作之中。1949年以后,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得到充分重视,鉴于不少品类已处于艺绝人亡的危境,因而文化机构组织专人搜集抢救,特别对年画、剪纸方面的搜集研究更为活跃,曾先后有《中国年画发展史略》(阿英,1954)、《中国年画史》(薄松年,1985)、《华东民间年画》(陈烟桥,1955)、《杨柳青木版年画资料集》(王树村,1959)、《桃花坞木版年画》(刘汝醴、罗叔子,1961)、《山东民间年画》(谢昌一,1978)、《中国美术全集·民间年画卷》(王树村主编,1985)等重要论著陆续问世。包括不同地区风格的剪纸艺术集的编辑出版数量更多,民间剪纸艺术家王老赏、张永寿、王子淦等人的剪纸都编成专册。江苏出版社编印的《民间美术》和中国民间工艺学会编印的《中国民间工艺》还发表了大量文章和资料。为了推动民间美术的研究,民间美术博物馆正在筹备,各地方性的民俗美术陈列馆纷纷建立,各地方群众艺术馆也把搜集保护民间美术作为重点工作,民间美术的专题展览多次在国外举行受到各国艺术界的重视和赞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年画研究会、中国剪纸学会等机构的成立和队伍的扩大,寓示民间美术的研究整理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