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雕版

即刻书。一作刻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即雕版印刷术。雕版创始于何时,明清以来,向有争论,多数学者认为始于唐代,也有人认为是始于隋代,行于唐世。史料关于唐代民间刻书卖书记载甚多,五代冯道令国子监雕印“九经”,是官府刻书之始。宋代雕版印书风行,有官府刻书、家塾刻书、书商刻书。元、明迄清,虽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多种活字印刷,雕版始终居于优势,并发展了彩色雕版套印技术 (见印刷、中国古代印刷史、版画)。

雕刻以杜梨木、枣木、红桦木等做版材。一般工艺是: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水浸月余,刨光阴干,搽上豆油备用。刮平木板并用木贼草磨光,反贴写样,待干透,用木贼草磨去写纸,使反写黑字紧贴板面上,即可开刻。第 1步叫“发刀”,先用平口刀刻直栏线,随即刻字,次序是先将每字的横笔都刻 1刀,再按撇、捺、点、竖,自左而右各刻 1刀,横笔宜平宜细,竖宜直,粗于横笔;次为“挑刀”,据发刀所刻刀痕,逐字细刻,字面各笔略有坡度,呈梯形;挑刀完毕,用铲凿逐字剔净字内余木,名曰“剔脏”;再用月牙形弯口凿,以木槌仔细敲凿,除净无字处余木;最后,锯去版框栏线外多余的木板,刨修整齐,叫“锯边”。至此雕版完工,可以刷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