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onggulou
[外文]:bell tower and drum tower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除报时外,在朝会时也作节制礼仪之用。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对峙而立,供做佛事之用(见佛寺)。
宫廷中的钟鼓楼南朝梁代建康宫正殿东南角已建有钟楼,但无鼓楼。宫廷中钟鼓楼同设始于隋代。隋代洛阳宫乾元殿前东南角有钟楼,西南角有鼓楼,下层设刻漏,按刻漏敲钟击鼓。唐代长安太极宫太极殿、大明宫含元殿,北宋汴梁大内文德殿,金代南京隆德殿等均在殿庭东南角建鼓楼,西南角建钟楼。元大都大明殿、延春阁东庑建有钟楼,西庑建有鼓楼。到明代,宫殿中就不再建钟鼓楼了。
城市中的钟鼓楼早期城市无专用报时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唐长安宫城正门承天门和各坊坊门上层都设鼓。州、县则在衙城正门谯门上设鼓。元大都、明南京城和明清北京城都在城内建造高大的钟楼和鼓楼,作为全城报时中心。各地方城市也出现独立于街头的钟楼和鼓楼,周围逐渐形成繁华的商业区。元代以后,钟鼓楼成为城市的一种公共建筑,对街景和城市立体轮廓起重要作用。
城市报时用的钟鼓楼沿袭承天门、谯门的城楼做法,下为砖砌墩台,上为木构楼屋。有的在墩顶上加筑腰檐,使墩台象楼的底层,山西大同钟楼和北京鼓楼就是这样。
西安实例西安的钟楼和鼓楼是现存最古的实例之一。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明西安城的钟楼建在中轴线干道交会处,是城内最高大的公共建筑(见图),下部为35.5米见方、高8.6米的方形城墩,每面建一券门,十字贯通,墩上建方形重檐三滴水攒尖屋顶的二层木构钟楼,楼上悬钟。鼓楼在钟楼西北侧,跨南北街而建,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代两次重修。下部为城墩,宽52.6米、高7.7米,设宽6米的券洞,上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的两层木构鼓楼,面阔7间,进深3间,外形和构造特点都和城楼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