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紫苏的处方(十五)

紫苏(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辛,温。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小编整理出含有紫苏的处方共893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841~893共53个。

处方1、加味半夏汤

处方法半夏12克,秫米(高梁米)30克,夏枯草10克,干百合30克,紫苏叶10克。

功能主治引阳入阴,交通阴阳。主阳不入阴,阴阳失调。(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曾绍裘方

处方2、鸡鸣散

处方槟榔7枚 陈皮 木瓜各30克 吴茱萸6克 桔梗15克 生姜(和皮)15克 紫苏茎叶9克

功能主治行气降浊,化湿通络。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麻木冷痛,或挛急上冲,甚则胸闷泛恶。

用法用量上药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750毫升,慢火煎至375毫升,去滓,用水500毫升,煎滓,取200毫升。两次煎汁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次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一碗许黑粪永,即是原肾家感寒湿毒气下来。至早饭前后,痛住肿消。等药力过,方吃食物。

备注方中槟榔质重下达,行气逐湿为君;木瓜化湿通络,陈皮理气燥湿为臣;紫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吴萸、生姜温散寒邪并为佐。诸药合用,共奏行气降浊,化湿通络之功。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3、草果饮

处方紫苏叶 草果仁 川芎 白芷 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脾寒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热服,二滓并煎服,当发日连进三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4、三子养亲汤

别名三子汤(《寿世保元》)。

处方紫苏子 白芥子 萝卜子

制法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

功能主治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

用法用量每剂不过9克,布包,煮作汤饮。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3片。

摘录《韩氏医通》卷下

处方5、青龙散

别名橘皮五味子汤(《普济方》卷一六一)。

处方人参(去芦头)陈皮(去白)五味子 紫苏叶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咳嗽上气,不得卧。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6、紫苏子散

处方紫苏子(微炒)木香 诃黎勒皮 萝卜子(微炒)杏仁(汤漫,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人参(去芦头)各1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青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理气降逆。治小儿咳逆上气,心胸壅闷,不欲乳食;大人膈噎上气咳逆,或怒未定便夹气饮食,或饮食毕便怒,以致与气相逆,遂成膈噎之候。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处方7、紫苏饮

别名紫苏和气饮(《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大腹皮 人参(去芦)川芎(洗)陈橘皮(去白)白芍药各15克 当归(洗,去芦,薄切)9克 紫苏茎叶30克 甘草3克(炙)

制法上药各细锉。

功能主治治妊娠胎气上逼,胸膈胀满疼痛,谓之子悬;兼治临产惊恐气结,连日不产者。

用法用量分作三服,每服用水220毫升,加生姜4片,葱白22厘米,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十

处方8、通宣理肺丸

处方紫苏叶4.32千克 黄芩2.88千克 枳壳(炒)2.88千克 杏仁(去皮,炒)2.88千克 甘草2.16千克 橘皮2.88千克 桔梗2.88千克 茯苓2.88千克 前胡2.88千克 麻黄2.88千克 法半夏(炙)2.16千克

制法上十一味,计31.68千克,将杏仁另研成泥,串人上列苏叶等粉内和匀,共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每重6克。

功能主治解热止嗽。治外感咳嗽,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酸懒,鼻流清涕。

用法用量每服1~2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9、半夏散

处方半夏(汤洗七遍去滑)45克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30克 赤茯苓30克 紫苏叶30克 诃黎勒皮45克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90克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行气散结,化痰利咽。主气郁痰结,咽喉中如有炙脔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

处方10、香苏散

处方香附150克(炒去毛)紫苏(去根)75克陈皮60克 甘草60克 苍术60克(切片,米泔浸,炒黄)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伤风、伤湿、伤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3片,葱白2根煎,不拘时候服。得汗为妙。头痛,加川芎、白芷、细辛、荆芥穗各1.5克,咳嗽声重,痰多涕稠,加半夏、苦梗,乌梅各1.5克,桑白皮2.1厘米,心疼,加石菖蒲、半夏各15克,泄泻,加木香、藿香各1.5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一

处方11、苏葛汤

处方紫苏 葛根 甘草 赤芍 胨皮 砂仁 前胡 枳壳 生姜 葱白

功能主治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憎寒壮热,鼻流清涕,身体疼痛,咳嗽气急,腮红眼赤,目泪嚏喷,伴呕吐泄泻,或干呕恶心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处方12、紫苏饮子

处方紫苏叶 桑白皮 青皮 五味子 杏仁 麻黄 甘草 陈皮各15克 人参 半夏(汤洗)各9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脾肺虚寒,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医学发明》卷九

处方13、腽肭脐丸

别名大腽肭脐丸(《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腽肭脐(慢火酒炙令熟)1对 硇砂(研,飞)60克 精羊肉(熟切碎烂,研)羊髓(取汁)各500克 沉香 神曲(炒)各120克(以上六味,用无灰好酒6.6升,同于银器内,慢火熬成膏,候冷入下项药)阳起石(用浆水煮一日,细研,飞过,焙干用)人参(去芦)补骨脂(酒炒)钟乳粉(炼成者)巴戟(去心)川芎 肉豆蔻(去壳)紫苏子(炒)枳壳(去瓤,麸炒)木香 荜澄茄 葫芦巴(炒)天麻(去苗)青皮(去白)丁香 茴香(舶上,炒)各60克 肉桂(去粗皮)槟榔 蒺藜子(炒)大腹皮各75克 山药45克 苁蓉(洗,切片,焙)120克白豆蔻(去壳)30克大附子(炮,去皮、脐,用青盐250克,浆水9升煮,候水尽,切,焙干)24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前膏内搜成剂,于臼内捣千余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元阳,益精髓,调脾胃。治五劳七伤,真气虚惫,脐腹冷痛,肢体酸痛,腰背拘急,腰膝缓弱,面色黧黑,肌肉消瘦,目暗耳鸣,口苦舌干,腹中虚鸣,胁下刺痛,饮食无味,心常惨戚,夜多异梦,昼少精神,小便滑数,时有余沥,阳痿梦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14、分气饮子

处方五味子 桔梗 白茯苓 甘草(炙)陈橘皮 桑白皮 草果(去壳)大腹皮 白术 枳壳(去瓤,切,炒)川当归 紫苏 苏子 半夏曲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肿胀作喘,气短促急,坐卧不任,四肢浮肿,饮食呕逆,神困喜睡。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小片,枣子半个,煎至75毫升,去滓,不拘时服。兼服八味理中丸。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七

处方15、老疟饮

处方苍术(泔浸)草果(去皮)桔梗 青皮 陈皮 良姜各15克 白芷 茯苓 半夏(汤洗去滑)枳壳(麸炒,去瓤)甘草(炙)桂心 干姜(炮)各9克 紫苏叶 川芎各6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久疟,腹胁结成症瘕癖块。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盐少许,煎至21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每日四次。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处方16、香苏散

处方陈皮(去白)30克 防己 木通 紫苏叶各15克

制法上四味,为末。

功能主治治水气虚肿,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处方17、加味香苏散

处方紫苏叶4.5克 陈皮 香附各3.6克 甘草2.1克(炙)荆芥 秦艽 防风 蔓荆子各3克 川芎1.5克 生姜2片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治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微覆似汗。前证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2.4克、葱白2根,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各3克;若在春夏之交,唯恐夹杂温暑之邪,不便用桂,加白术4.5克;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萝卜子各4.5克。若太阳本证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证,加茯苓、木通各4.5克;喘嗽,加桔梗、前胡各4.5克、杏仁7枚;鼻衄或吐血,本方去生姜,加生地、赤芍、丹参、丹皮各4.5克;咽喉肿痛,加桔梗、牛蒡子各4.5克、薄荷1.5克;便秘,加萝卜子、枳壳;若兼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是兼中寒也,加干姜、肉桂之类,虽有表证,其散药只用一二味,不必尽方;若挟暑气,加入知母、黄芩之类;干呕发热而咳,为表有水气,加半夏、茯苓;时行疫疠,加苍术1.2克;梅核气证,喉中如有物,吞不入,吐不出者,加桔梗、苏梗各2.4克;妇人经水适来,加当归、丹参;产后受风寒,加黑姜,当归,其散剂减去大半;若禀质极虚,不任发散者,更用补中兼散之法。

备注方中苏叶、荆芥辛温芳香,发汗解表为君;防风,秦艽、蔓荆子祛风湿,除身痛、头痛为臣;香附、陈皮、川芎理气和血为佐;甘草和中,生姜辛散为使。配合成方,可使外感风寒得散,气血自和,其病自愈。

摘录《医学心悟》卷二

处方18、四七汤

处方半夏150克 茯苓120克 紫苏叶60克 厚朴9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行气散结,化痰降逆。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生姜7片,枣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若因思虑过度,阴阳不分,清浊相干,小便白浊,用此药下青州白丸子,最为切当。妇人恶阻,尤宜服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19、健脾利水汤

处方人参 茯苓各3克 白术(土炒)当归(酒洗)各6克 川芎 大腹皮(黑豆水制,净)紫苏 陈皮各14克 炙草0.9克

功能主治治孕妇脾胃气虚,或久泻不止,以致面目虚浮者。

用法用量加姜皮一片,水煎服。

摘录《胎产心法》卷上

处方20、四七调气汤

处方紫苏4.5克 厚朴(姜汁炒)4.5克 茯苓4.5克 半夏4.5克 枳实(炒)4.5克 砂仁4.5克 苏子(炒)4.5克 陈皮4.5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情志不遂所致的噎膈翻胃。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后以加味保和丸加人参、砂仁、木香服之收功。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21、宣肺散

处方柴胡 黄芩 紫菀各6克 白芍30克 当归 麦冬各15克 茯苓 白芥子各9克 甘草 款冬花各3克 紫苏3克 辛夷1.5克

功能主治宣肺清热。治肺经郁火不宜,致成鼻渊,鼻塞不通,浊涕稠粘,病已经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柴胡散郁火;黄芩、麦冬清肺热;当归、白芍和营血;紫菀、款冬、紫苏、白芥子宣肺气,化痰浊;更用辛夷擅通鼻气;甘草以和诸药。肺经郁火得散,气血调和,肺气宜畅,则鼻渊自愈。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22、五子五皮饮

处方紫苏子 莱菔子各4.5克 白芥子1.8克 葶苈子2.4克 车前子9克 生桑皮 浙苓皮各12克 大腹皮9克 新会皮4.5克 生姜皮3克

功能主治降气达膜。治痰胀腹胀轻减,喘肿未除者。

用法用量先用杜赤豆30克,鲜茅根60克,煎汤代水,再入煎上药,温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23、桑白皮散

处方桑白皮(炒)桔梗 川芎 防风 薄荷 黄芩 前胡 柴胡 紫苏 赤茯苓 枳壳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热上壅,咳嗽连声,胸闷心烦,喉间有血腥气者。

用法用量每服21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

处方24、中和汤

处方人参(去芦)厚朴(如前制)当归(酒洗)防风(去芦)白芷 肉桂(去粗皮)桔梗 川芎 白芍药 沉香 檀香 乳香 藿香叶 紫苏叶 黄耆(蜜水涂炙)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遍身痈疖,已溃未溃者。

用法用量用无灰酒120毫升,拌匀晒干,天阴略焙。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煎取100毫升,不拘时温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25、楮白皮散

处方楮白皮30克(锉)桑根白皮90克(锉)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紫苏茎叶90克 猪苓90克(去黑皮)木通60克(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风水毒气,遍身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九二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

处方26、七气汤

处方丁夏(汤洗)150克 厚朴(姜制)桂心各90克 茯苓 白芍药各120克 紫苏叶 橘皮各60克 人参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情志不遂,肠胃不和,吐利交作,恶寒发热,头目眩晕,胸脘痞满,咽塞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27、补中安胎饮

处方白术6克 当归6克 人参3克 甘草0.9克 熟地3克 黄芩1.2克 紫苏1.2克 白芍1.2克

功能主治主妊娠气血虚弱,致患胎漏。受孕之后,下血不止,或按月来血点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胎产指南》卷一

处方28、紫苏麻仁粥

处方紫苏子 麻子仁

功能主治顺气滑肠。治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9、降气汤

处方前胡 五加皮(姜汁涂炙)厚朴(姜浸一宿炒)黄耆(去芦)当归 紫苏子(微炒)甘草(炙)肉桂(不见火)陈皮(去白)半夏曲(炙)各30克 干姜(炮)人参 附子(炮,去尖)羌活 桔梗(炒)各15克

制法上药十五味,同作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实,咳嗽喘满,咽干不利,头目昏眩,腰脚无力,四肢倦怠,风湿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入紫苏3叶,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30、宁嗽化痰汤

处方桔梗 枳壳《麸炒)半夏(姜汤泡七次)陈皮 前胡 千葛 茯苓各3克 紫苏3.6克 麻黄3克(冬月加,夏月减)杏仁(炒,去皮、尖)桑皮各3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治感冒风寒,咳嗽鼻塞。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热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31、紫苏散

别名紫苏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紫苏茎叶30克 桑根白皮30克(锉)赤茯苓30克 羚羊角屑22克 槟榔22克 木香15克 桂心15克 独活15克 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60克(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处方32、十神汤

处方川芎 甘草(炙)麻黄(去根、节)升麻各120克 干葛420克 赤芍药 白芷 陈皮(去瓤)紫苏(去粗梗)香附子(杵去毛)各12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时气瘟疫,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咳嗽、鼻塞声重及风寒湿痹等。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如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三茎;中满气实,加枳壳数片。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33、紫苏子汤

别名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降气汤(《普济方》卷一八三)。

处方紫苏子27克 前胡 厚朴 甘草 当归各3克 半夏27克 橘皮9克 大枣5枚 生姜50克 桂心12克

制法上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治上实下虚,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等。

用法用量以水2.6升,煮取500毫升,分为五服,日三夜二。

备注方中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君药;半夏、厚朴、前胡、橘皮理气化痰,止咳平喘,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之有条。桂心温肾祛寒,纳气平喘;当归既养血补肝,同桂心以温补下虚,又能治咳逆上气;甘草、生姜、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佐使。诸药合用,上下兼顾而以上为主,使气降痰消,则喘咳自平。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处方34、麻黄白术散

处方麻黄(去节,汤浸)白术 茯苓 桂心各30克 陈皮 青皮 桔梗 白芷 甘草 半夏曲 紫苏 乌梅各22克 干姜15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疟疾,外伤风寒暑湿,寒热交作,每日一发。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200毫升,去滓,当发之日,空腹时一服,临发时一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处方35、半夏杏仁汤

处方半夏3克 杏仁2.4克 枳壳 桔梗 片芩(炒)紫苏各1.5克 麻黄1.8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主风痰哮喘,喉中痰声不断。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加生姜5片,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杏苑生春》卷五

处方36、开结舒经汤

处方紫苏 陈皮 香附 乌药 川芎 苍术(米泔制)羌活 天南星(姜汁制)半夏 当归各2.4克 桂枝 甘草各1.2克

制法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情志不遂,气滞经络,手足麻痹。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入竹沥、姜汁少许同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37、芎芷散

别名芷芎散(《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白芷 石菖蒲各3克 陈皮 苍术(米泔水浸,晒,炒)细辛 紫苏 木通各2.4克 川芎3克 肉桂1.8克 半夏2.1克 甘草(炙)1.8克 厚朴(姜炒)2.1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邪,耳鸣耳聋,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葱白2根,水煎,食后及临卧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一

处方38、芎芷香苏散

处方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各90克 陈皮(去白)川芎 白芷各60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发热,头痛项强,百节酸痛;伤风咳嗽声重,鼻流清涕,腰背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1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管见大全良方》

处方39、汉防己散

处方汉防己22克 猪苓22克(皮黑皮)海蛤30克 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木香15克白术15克 桑根白皮22克(锉)赤茯苓22克 槟榔30克 紫苏茎叶30克 木通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虚劳四肢浮肿,呼吸喘促,小便不利。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处方40、顺气散

处方陈皮3克 枳壳 槟榔 大腹皮各2.1克 紫苏茎叶2.4克 白术3克 赤茯苓3克 甘草0.9克 桑白皮2.4克

功能主治理气除满。治妊娠胸膈满闷,气壅喘嗽,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五

处方41、开豁腠理汤

处方防风 荆芥 紫苏 桔梗 前胡 干葛 升麻 羌活 天花粉 陈皮 甘草 枳壳

功能主治解肌透疹。治麻疹欲出之时,腮红目赤,壮热憎寒,身体疼痛,呕吐泄泻,咳嗽烦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折衷》卷上

处方42、苦葶苈丸

处方苦葶苈(纸上炒)39克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9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2克 防己30克 赤茯苓(去黑皮)紫苏叶 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炒,研)各15克

制法上七味,除杏仁、郁李仁外,余均捣罗为末,再与二仁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水气喘满,小便赤涩,腰腿浮肿,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煎橘皮汤下,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43、紫苏子汤

处方紫苏子(炒)240克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150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桂(去粗皮)各90克 甘草(炙)人参 白术各60克

制法上七味,研粗末捣筛。

功能主治酶气化痰,培土生金。治肺痹,胸心满塞,上气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擘),同煎至12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备注方中紫苏子、半夏、橘皮理气化痰;桂枝助苏子、半夏降逆气;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培土生金;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并用,共奏降气化痰,培土生金之功。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44、天门冬丸

处方天门冬45克(去心,焙)大麻仁30克(锉,研如膏)桔梗30克(去芦头)川升麻15克 贝母22.5克(煨令微黄)五味子22.5克 款冬花22.5克 紫菀22.5克(洗,去苗、土)麻黄15克(去根、节)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5克(炙微赤,锉)紫苏子15克 诃黎勒皮22.5克 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妙微黄)厚朴22.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止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成五色,喘息渐急,食少赢瘦。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蜜水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四

处方45、九宝散

别名九宝汤(《易简方》)、苏沈九宝汤(《古今医统》卷四十四)。

处方大腹子(连皮)肉桂 甘草(炙)紫苏 杏仁(去皮、尖)桑根白皮各30克 麻黄(去根)陈皮(炒)薄荷各90克

制法上药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久病气喘,每至秋冬增剧,不可坐卧。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加童便75毫升,乌梅2个,姜钱三片,煎至250毫升,滤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苏沈良方》卷五

处方46、大三脘散

处方独活30克 白术22,5克 甘草22,5克(微炙)干木瓜(切,焙干)30克 紫苏30克 大腹皮30克(炙黄用)陈橘皮22.5克 沉香30克 木香22.5克 川芎22.5克 槟榔22.5克

制法上十一味,共为粗散。

功能主治主三焦气逆,胸膈虚痞,两胁胀痛,面手浮肿,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每服7.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取便利为效。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47、紫苏散

处方紫苏叶 桑白皮(洗净,蜜涂,炙黄)青皮(去白)五味子(拣)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节)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宣肺散寒,止咳化痰。治肺感风寒,咳嗽痰多,头痛,恶寒发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浮。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温服。

备注方中紫苏叶、麻黄辛温宣透,发散风寒为君;杏仁、桑白皮润肺化痰,降利肺气,青皮理气宽中为臣;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敛肺生津,止咳平喘为佐。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之功。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三

处方48、神秘汤

处方橘皮 桔梗 紫苏 人参 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上气喘急,不得卧。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处方49、紫苏散

处方紫苏茎叶30克 木通30克(锉)桑根白皮30克 茴香根30克 枳壳60克(麸炒微黄,去瓤)独活15克 荆芥15克 羌活15克 木瓜15克 青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10枚(锉)甘草15克(炙微赤)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脚气,脚重虚肿,胸闷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4克,葱白1茎并须,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处方50、加减紫菀汤

处方贝母、前胡、紫菀、白术、桑皮、甘草、黄芩、紫苏、陈皮、五味子、知母、杏仁、赤苓、当归、麻黄。

功能主治止嗽安胎。主妊娠咳嗽,因感风寒伤肺而成,谓之子嗽。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51、安胎利水汤

处方人参4.5克,生白术4.5克,大腹皮9克,砂仁未(冲)1.8克,茯苓皮9克,紫苏梗6克,天仙藤9克,冬葵子9克。

功能主治行气利水,健脾安胎。主气滞水停。(妊娠水肿)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镐京年指医方》

处方52、半苏丸

处方半夏、紫苏叶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加蛤粉、神曲、蜘壳灰各等分,为末,以桃仁泥5钱,瓜蒌瓤1枚为丸。

功能主治夏月无汗成久嗽病。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半苏散,与剂型不符,据《医部全录》改。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一

处方53、赤苏汤

处方赤苏1把。

功能主治伤寒病啘不止。

用法用量水3升,煮取1升,去滓,稍稍饮之。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三八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