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吉布提

非洲东北部沿海国家。位于索马里半岛西北部。陆邻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东濒亚丁湾,隔曼德海峡与民主也门、也门相望,扼红海入印度洋咽喉,战略地位重要。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35.4万(1984)。全国分4个区,首都吉布提。

境内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塔朱拉湾楔入内地,分全境为南、北两部分。北部沿曼德海峡与塔朱拉湾为狭窄的沿海平原;西北部纵贯着一条北北西—南南东向的大凹地,凹地底部一般低于海平面,其南端的阿萨勒湖面低于海平面150米,是非洲大陆最低点;沿海平原与凹地之间是陡峭的高原和山岭,一般海拔800米左右,北部边境附近的穆萨阿里山海拔2021米,是全国最高峰。塔朱拉湾以南高原山地,海拔500~800米,耸立着死火山峰。吉布提深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1月平均气温常在30℃以上,7月在35℃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多在150毫米以下,仅山区可达500毫米。全境90%地区为沙漠,除山区有永久性林地外,植被以灌木荒漠为主。农业生产限于局部绿洲地区。境内无常流河,只有季节性的间歇小溪流;西南边境的阿贝湖与埃塞俄比亚所共有,为畜牧业重要水源。

居民约 4/5为达纳基尔人(阿法尔族)和索马里人(伊萨族),前者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多从事游牧业;后者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在吉布提等城市还有一些阿拉伯人、欧洲人(主要是法国人)和印度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77.7%(1981),是非洲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居民绝大部分信伊斯兰教。索马里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也通行阿拉伯语和阿法尔语。境内原由部落分居。19世纪50年代法国势力侵入,1862年夺取了奥博克港的停泊权。1882年取得在吉布提的居留权。1888年全境沦为法国殖民地,称“法属索马里”。1967年改称“法属阿法尔和伊萨领地”。 1977年6月27日宣布独立,成立吉布提共和国。

图吉布提港一角

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牲畜有山羊、绵羊、骆驼和牛等。经营方式多为游牧和半游牧,生产水平低而不稳。种植业薄弱,仅在吉布提市附近的绿洲种植少量谷物、椰枣、蔬菜和水果。沿海有渔业和盐业。工业只有小型畜产品加工、船舶修理、机械修配、炼油、制革、食品和电力等,大部集中在首都。

交通运输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境内唯一的一条铁路从首都吉布提通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长98公里,是国内交通要道,也是埃塞俄比亚的主要出海通道,货物过境税和港口收入是吉布提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有公路2000多公里,仅1/4可终年通车,余多为土路,晴通雨阻。首都西郊有大型国际航空港,与法国、埃塞俄比亚等东非国家以及阿拉伯半岛和南亚诸国都有班机往来。

首都吉布提,人口约20万(1980),是全国最大城市,东非最大港口之一。在塔朱拉湾南岸,是1888年在珊瑚礁上修建的人工港,曾长期是法国殖民统治的据点。1949年被宣布为自由港,现为全国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有巨大规模的加油站,供海轮停泊,加油和补充其他用品,并有船舶修理设备。转口贸易较盛。市内有肉类加工和食品等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