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聋”的成语(40个)

本文整理了聋者之歌、诈哑佯聋、耳聋眼花等含“聋”的成语40个,其中“聋”开头的成语1个,“聋”结尾的成语16个,“聋”在中间的成语23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聋”开头的成语

1、聋者之歌[lóng zhě zhī gē]

【解释】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並不了解其中真义。

【出处】《淮南子·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聋”结尾的成语

1、诈哑佯聋[zhà yǎ yáng lóng]

【解释】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出处】《群音类选·官腔类·双忠记·睢阳陷守》:“身在伍伦中,怎做得诈哑佯聋,为官食禄,直须尽职输忠。”

2、三日耳聋[sān rì ěr lóng]

【解释】形容受到强烈的震动。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在蒙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3、启瞶振聋[qǐ guì zhèn lóng]

【解释】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4、警愦觉聋[jǐng kuì jué lóng]

【解释】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聩的人觉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贤士大夫主持风教,固宜默握其权,时与厘定,以为警愦觉聋之助,初非徒娱心适志已也。”

5、眼瞎耳聋[yǎn xiā ěr lóng]

【解释】看不见也听不到。比喻对周围情况完全不了解

【出处】京剧《平原作战》第八场:“日本鬼子眼瞎耳聋,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

6、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

【解释】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示例】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是震耳欲聋。

7、启聩振聋[qǐ kuì zhèn lóng]

【解释】聩:耳聋。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出处】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聩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说。”

【示例】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做启聩振聋的工作。

8、下塞上聋[xià sāi shàng lóng]

【解释】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出处】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效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9、不瞽不聋[bù gǔ bù lóng]

【解释】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10、借听于聋[jiè tīng yú lóng]

【解释】借;借助。借助于耳聋的人打探消息。比喻找错了求教的对象。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11、醒聩震聋[xǐng kuì zhèn lóng]

【解释】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出处】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

12、舌敝耳聋[shé bì ěr lóng]

【解释】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13、郑昭宋聋[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解释】杜预注:“昭,明也。聋,暗也。”比喻情况不同。

【出处】《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於齐,曰:‘无假道於宋。’亦使公子冯聘於晋,不假道於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杀之。”

【示例】郑昭宋聋,一以免患,一以召祸。况各国竞骛于聪明,而我岸然自安其愚暗,将以求免,不亦难乎?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4、不痴不聋[bù chī bù lóng]

【解释】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汉·刘熙《释名》卷二:“不瘖不聋,不成姑公。”

【示例】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资治通鉴·唐纪代宗大历二年》

15、发瞽振聋[fā gǔ zhèn lóng]

【解释】发:开启;瞽:盲人;振:振动;聋:耳聋。使盲人也能看见,使聋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出处】汉·枚乘《七发》:“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

16、不哑不聋[bù yǎ bù lóng]

【解释】本指公卿的度量,后常与“不成姑公”等连用,谓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婆阿公。意指长辈要宽宏大量。同“不痴不聋”。

【出处】《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绍兴二十八年:‘敢问大众,因甚不觉?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

“聋”在中间的成语

1、耳聋眼花[ěr lóng yǎn huā]

【解释】年老体衰者听力和视力都不好。也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又不耳聋眼花。”

2、不喑不聋,不成姑公[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解释】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出处】《释名·释首饰》:“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3、装聋作痴[zhuāng lóng zuò chī]

【解释】假装又聋又傻。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则这白侍郎正是我生死的冤家从头认,都不差,可怎行装聋作哑?”

【示例】你装聋作痴也逃不过的

4、装聋装哑[zhuāng lóng zhuāng yǎ]

【解释】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则这白侍郎正是我生死的冤家从头认,都不差,可怎行装聋作哑?”

【示例】明明是官军到处奸掳烧杀,苦害百姓,这班读书人装聋装哑,却硬是昧着良心,血口喷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九章

5、推聋妆哑[tuī lóng zhuāng yǎ]

【解释】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九回:“伯伯,你不要推聋妆哑!你在城中岂不知道他两个是我兄弟?偏不是你的兄弟?”

【示例】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6、不痴不聋,不做家翁[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jiā wēng]

【解释】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24卷:“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示例】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我们还是装糊涂吧。

7、推聋装哑[tuī lóng zhuāng yǎ]

【解释】比喻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示例】你不要推聋装哑了。

8、推聋作哑[tuī lóng zuò yǎ]

【解释】指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同“推聋妆哑”。

【出处】元·无名氏《闹铜台》第二折:“我如今装醉如痴,推聋做哑,待时守分。”

9、装聋作哑[zhuāng lóng zuò yǎ]

【解释】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示例】自己的事为甚么要让旁人摆布,自己还装聋作哑! ——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10、妆聋做哑[zhuāng lóng zuò yǎ]

【解释】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示例】你不想中国三十年兵燹,是那个开端?前前后后糟蹋几许生灵,你还妆聋做哑么?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七回

11、发聋振聩[fā lóng zhèn kuì]

【解释】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示例】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12、耳聋眼瞎[ěr lóng yǎn xiā]

【解释】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示例】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9回:“这赵朴斋母亲洪氏,年仅五十,耳聋眼瞎,柔懦无能。”

13、耳聋眼黑[ěr lóng yǎn hēi]

【解释】人糊涂,昏聩。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象耳聋眼瞎的一般。”

【示例】《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清·翟灏《通俗编·身体·耳聋眼黑》

14、振聋启聩[zhèn lóng qǐ kuì]

【解释】聩:耳聋。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创办一个《民心日报》,想在舆论方面,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

15、装聋卖傻[zhuāng lóng mài shǎ]

【解释】故意装作聋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装糊涂。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

【示例】你欠了我的,你得还。我一直没说过,你不能再装聋卖傻。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

16、装聋做哑[zhuāng lóng zuò yǎ]

【解释】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方氏已许出了口,不好悔得,只得装聋做哑,听他娶了一个妾。”

【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你不想中国三十年兵资,是那个开端?前前后后糟蹋几许生灵,你还装聋做哑么?”

17、振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

【解释】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示例】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18、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ē jiā wēng]

【解释】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全贪小利;‘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就算了罢。”

19、昭聋发聩[zhāo lóng fā kuì]

【解释】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出处】《天讨·望帝〈四川讨满州檄〉》:“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

20、以聋辨声[yǐ lóng biàn shēng]

【解释】让聋子分辨声音。比喻缺乏必要条件,事情无法弄清楚。

【出处】《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21、不痴不聋,不成姑公[bù chī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解释】姑公:婆婆和公公。不装傻装聋,就难当婆婆公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出处】汉·刘熙《释名》卷二:“不瘖不聋,不成姑公。”

22、推聋做哑[tuī lóng zuò yǎ]

【解释】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假做不知。

【出处】元·无名氏《闹铜台》第二折:“我如今装醉如痴,推聋做哑,待时守分。”

【示例】见相识免不的推聋做哑,见姨夫使不的俐齿伶牙。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斗鹌鹑·劝人收心>》曲

23、震聋发聩[zhèn lóng fā kuì]

【解释】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出处】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声震寰宇绕梁三日震聋发聩惊天动地悦耳动听美妙无比令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