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六十五)

一颗针(别名黄连、三颗针、刺榴根、子檗、刺檗、山石榴、刺木仔根、大刺根),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泄泻;痢疾;胃热疼痛;目赤肿痛;口疮;咽喉肿痛;急性湿疹;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一颗针的处方共474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841~3900共60个。

处方1、温阳降浊汤

处方茯苓15克,白术12克,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参6克,黄连4.5克,苏叶9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生姜12克。

功能主治温肾健脾,降浊和中,宣通水道。主肾脾阳虚,水气泛滥,浊邪内盛上逆。(尿毒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杜雨茂方

处方2、清凉散

处方硼砂9克 人中白(煅)6克 黄连末3克 南薄荷1.8克 冰片1.5克 青黛1.2克

制法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治喉癣已溃者。

用法用量吹患处。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处方3、脏头丸

处方槐子30克 牙皂2.1克 黄连120克 糯米75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雄猪大肠1条,去油洗净,将前药入内,两头扎住,砂锅内煮烂、捣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风下血,脱肛。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米饮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4、黑龙汤

处方龙胆草(炒黑)柴胡 木通 甘草节 当归 金银花 皂刺 赤芍 防风 黄连 吴萸(水炒)各等分

功能主治舒肝清热,消肿止痛。治阴囊肿痛,溺涩,寒热作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肿痛止后,加川芎、茯苓。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5、朱砂凉膈丸

处方黄连 山栀子各30克 人参 茯苓各15克 朱砂9克(别研)脑子1.5克(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上焦虚热,肺脘咽膈有气如烟抢上。

用法用量每服5~7丸,食后服,一日三次。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处方6、消结神应丸

处方黄芩(酒炒)黄连(炒)山栀仁 生贝母 海昆布(酒洗)海藻(酒洗)桔梗 麦蘖(炒)各4.5克 紫背天葵 玄参 连翘 瞿麦各6克 薄荷叶4.5克

制法上药共为末,酒煮稀糊为丸,芡实大。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结散痈。治小儿痈毒。

用法用量每服1丸,酒下。

摘录《幼科发挥》卷二

处方7、交泰丸

处方黄连30克(姜汁浸,黄土炒)枳实30克(麸炒)白术(去芦,土炒)30克 吴茱萸(汤泡,微炒)60克 归尾(酒洗)39克 大黄(用当归、红花、吴茱萸、干漆各30克煎水,洗大黄一昼夜,切碎晒干,仍以酒拌晒之,九蒸九晒)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胸中痞闷嘈杂,大便稀则胸中颇快,大便坚则痞闷难当,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70~90丸,不拘时,白滚水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8、珍宝散

处方珍珠9克 硼砂 青黛各3克 冰片1.5克 黄连 人中白各6克(煅过)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口内诸疮。

用法用量掺患处。

摘录《丹台玉案》卷三

处方9、地骨皮汤

处方地骨皮(去骨)1两,胡黄连1两,鳖甲(涂酥炙黄,去裙襕)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犀角(锉,取屑)半两,嫩桃枝(锉)半两,川大黄(炮)半两,知母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骨蒸体热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

处方10、术连丸

处方白术120克 黄连13.5克

制法共为细末,神曲糊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嘈杂。

用法用量每次服50~70丸,津咽下。

摘录《医学正传》卷三

处方11、青橘皮丸

别名青橘丹(《证治准绳·幼科》卷七)。

处方青橘皮(去白,焙)当归(净)黄连须 干姜(炮)各30克 厚朴(姜制)肉豆蔻各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曲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赤白痢,脓血相杂,肚痛。

用法用量每服10粒,乳食前用米饮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12、三解汤

处方黄连1.5克 黄芩3克 大黄12克 栀子4.5克 花粉6克 连翘4.5克 半夏3克 茯苓6克 木通3克 泽泻4.5克 青荷梗33厘米

功能主治治暑湿气合,郁为大热,五心烦躁,坐卧不安,渴饮胸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13、凉肌粉

处方白芷 枫叶 藁本 苦参 黄连等分

制法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夏日遍身生赤痱子。

用法用量每用9克,以蛤粉2大块,同研匀细,人生绢袋内,每次洗浴后,扑于身上。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三

处方14、脏连丸

处方胡黄连 荆芥穗 地榆各30克 槐花45克 槐树木耳45克

制法上为细末,用活鲫鱼1尾,重300克,去肠、刺,取肉捣如泥和作团,用健猪大肠头46.5厘米,翻过,去油洗净,装前药扎定煮热。空腹时食之。至重不过二次,服之甚效。如年久日远,以药末晒干为末,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多年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酒或白汤送下。

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处方15、凉膈散

处方防风 荆芥 桔梗 山栀 元参 石膏 薄荷 黄连 天花粉 牛蒡子 贝母 大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利咽。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膈间有火,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服。

摘录《科正宗》卷二

处方16、脏连丸

处方大鹰爪黄连250克 槐花米60克 枳壳30克 防风 粉草 槐角 香附子 猪牙 皂角 木香各15克

制法上药除香附外,共为细末。再用陈熟仓米130克,同香附一处为末,用猪大脏约62厘米长,水洗净,装人香附、仓米缚定口,量用水700毫升入砂锅中,炭火煮干即添水,慢慢煮烂猪脏如泥,取起和药捣如糊,再入黄连等末同捣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风脏毒下血。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下80丸。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面、蒜、生冷,煎炙之物。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二

处方17、升麻散

处方川升麻30克 当归15克(锉,微炒)黄芩22克 犀角屑15克 射干30克 黄连22克(去须)地骨皮22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阳毒伤寒,身重背强,烦闷狂言,神志不清,面赤斑斑,状如锦纹,咽喉疼痛,及下脓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一

处方18、温清饮

处方当归 白芍 熟地黄 川芎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各4.5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经行不住,或如豆汁,五色相杂,面色痿黄,脐腹刺痛,寒热往来,崩漏不止。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六

处方19、生地黄汤

处方生地黄15克 甘草 黄连 桂心各3克 大枣20枚 淡竹叶6克(一作竹皮)赤石脂6克

功能主治治产后感受寒热,下痢。

用法用量上七味,哎咀,以水2升,煮竹叶,取1.4升,去滓纳药,煮取500毫升,分三服,日三。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20、先期汤

处方生地黄 川当归 白芍药各6克 黄柏 知母各3克 条芩 黄连 川芎 阿胶(炒)各2.4克 艾叶 香附 炙甘草各2.1克

功能主治治经水先期。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一

处方21、脏连丸

别名白银定子(《本草纲目拾遗》卷五)。

处方胡黄连(净末)250克 通血香4.5克 雄猪大肠(尽头一段)37厘米

制法温汤洗净,将黄连末及通血香灌人肠内,两头用白丝线扎紧,用酒1.25升,放新砂锅内煮酒将干为度,取起肠药,各捣如泥,倘药烂,晒一时,复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痔漏无论新久,但发作时便下血作痛,肛门坠重者。如有脓血不止,肿痛难坐者,亦可用之。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温酒进下。久服除根。治漏有孔者,只须半月见功。

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卷五

处方22、枳实槟榔丸

处方枳实 槟榔 黄连 黄柏 黄芩 当归 阿胶(灰炒,细研)木香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水和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症瘕痞块,有似孕妇。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米饮送下,不计时候,一日三次。

摘录《宜明论方》卷十一

处方23、复明膏

处方白丁香(腊月收者尤佳,水飞,称)25克 拣黄连30克 防风(去芦,锉一指许)30克 新柳枝(方3厘米者)3片

制法上四味,用新水1.5升,雪水更妙,春、秋两三时,冬月一宿,于银、石器内熬至900毫升,滤去滓,另用蜜500克,密陀僧少许研极细末,入蜜搅匀另熬,以无漆匙撩点,下蜜中急搅,候沸汤定,一人搅蜜,一人旋又搅药汁,都下在内搅匀,再熬三两沸,色稍变,用新绵重滤去滓,盛器内。

功能主治治眼目外障。

用法用量点眼如常。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处方24、珍宝饮

处方当归 白芍 人参 白茯苓 生地各3克 蒲黄6克(炒黑)香附 川芎 白术 甘草 黄连各2.4克

功能主治治月经一月两至或数日一至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五

处方25、连翘散坚汤

处方柴胡36克 草龙胆(酒洗四次)土瓜根(酒制)各30克 黄芩(酒炒二次)21克 当归梢 生黄芩 广茂 京三棱(同广茂酒炒)连翘 芍药各15克 炙甘草9克 黄连(酒炒二次)苍术各6克

制法上另称一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马刀。耳下或至缺盆,或肩上生疮,坚硬如石,动之无根;或生两胁,或已流脓,作疮未破。

用法用量每服百余丸;一半哎咀,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先浸多半日,煎至150毫升,去滓,临卧热服,去枕仰卧,每口作十次咽之,留一口送下丸药。服毕即卧,更以龙泉散涂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26、脏连丸

处方黄芩7.22千克 槐角(炒)4.8千克 生地3.6千克 赤芍药2.4千克 槐花(炒)3.6千克 阿胶(炒珠)2.4千克 地榆炭3.6千克 当归2.4千克 芥穗2.4千克 黄连1.2千克

制法用猪大肠约4.48米,将群药研粗末装入,两头扎住,蒸熟晒干,共研为细扮,过罗,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功能主治润肠清热,止血通便。治肠风便血,痔疮漏疮,大便秘结,肛门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日服二次,温开水送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7、芍药黄芩汤

处方白芍(炒)9克 甘草 黄芩 黄连 枳壳 橘红 茯苓各6克

功能主治治邪入太阴,腹满咽干,呕吐不食,下利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便脓血者,加地榆调服滑石末9~15克;下利不止者,加升麻(醋炒)1.5克、葛根3克;呕吐者,加石莲子、陈松萝茶各9~15克。

摘录《顾松园医镜》卷六

处方28、乌梅散

处方乌梅肉22.5克(微炒)黄连22.5克(去须,微炒)熟艾22.5克(微炒)赤石脂30克 当归22.5克(锉,微炒)甘草90克(炙微赤,锉)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脐)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肉豆蔻30克(去壳)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霍乱后,下痢不止,冷汗出,腹胁胀。

用法用量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

处方29、固肠汤

处方酸石榴皮15克 黄连(炒)地榆各30克 罂粟壳(醋炙)茯苓各4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大肠虚寒,利下青白,肠中雷鸣,小便赤黄,气上冲胸,不能久立,身肿腹急,当脐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乌梅1个,煎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处方30、加味汤泡散

处方归尾1两,赤芍药1两,黄连1两,杏仁1两,防风1两,铜青2钱,薄荷叶3钱。

功能主治眼壅肿。

用法用量洗眼。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31、复明膏

处方川黄连2.5千克(煎极浓,去滓)秋梨10千克(取汁)

制法二汁同雪水熬成膏,入熟蜜500克,人乳1.25毫升,羊胆汁250毫升,和匀,晒微干成饼。

功能主治治一切翳障,并时行眼疾。

用法用量用井花水磨点眼睛。

摘录《丹台玉案》卷三

处方32、复明膏

处方黄连(去须、土)防风(去芦头)黄丹(水飞)各30克 诃子1对(去核用皮)白丁香60克(水飞)柳、桃枝各120克(锉碎)蜜500克(用旧葱同煎,去滓)

制法上药先将黄连等五味,用水2升,于砂锅内熬至水欲药平,绵滤过,用蜜再熬数沸,后下黄丹滴水不散,土内埋一二日,去其火毒。制成膏。

功能主治治云翳瘀肉攀睛,及一切眼病。

用法用量外用点眼。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三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33、朱砂凉膈丸

处方川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天花粉 滑石 薄荷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三焦积热,肠胃燥结,热应睛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处方34、加味脾阴煎

处方生地10克,生白芍30克,旱莲草15克,山药20克,莲米15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黄连6克,淡竹叶10克,五味子10克,枣皮10克,大枣10个,炙甘草10克。

功能主治养阴益脾,润燥,佐以清热,化斑。主脾阴虚,血燥,阴虚生内热,热伤络脉则血外溢。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袁尊山方

处方35、复睛丸

处方当归 蝉蜕 槟榔 夏枯草 胡黄连 黄誊 白蒺藜各30克 羌活 独活 防风 细辛 枳壳 白芍 赤芍 川芎 柴胡 青皮 陈皮 甘草各12克 茯苓9克 白芷6克 木贼20克 蛇蜕 藁本各6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目疾。

用法用量每服6克。

摘录《银海指南》卷三

处方36、清流饮

处方生地 芍药 茯苓 泽泻各6克 当归3~6克 甘草3克 黄芩 黄连各4.5克 枳壳3克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调气和血。治阴虚挟热泻痢,或发热,或喜冷,或下纯红鲜血,或小便痛赤。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服。口热甚者,加黄柏;小便热痛者,加栀子。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37、栝石汤

处方栝楼仁27克 滑石4.5克 苍术 南星 赤芍 陈皮各3克 白芷 黄柏 黄芩 黄连各1.5克 甘草0.6克(生)生姜3片

功能主治治破伤风发热。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38、清咽利膈汤

处方连翘5克,栀子5克,鼠粘子5克,黄芩5克,薄荷5克,防风5克,荆芥5克,玄明粉(冲服)6克,金银花5克,玄参10克,大黄6克,桔梗5克,黄连5克。

功能主治泄热解毒,利膈消肿。主胃腑热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喉科紫珍集》

处方39、凉血疏肝汤

处方生地60克,栀子20克,黄连9克,赤芍20克,丹皮20克,丹参9克,黄芩9克,大黄6克,香附12克,玫瑰花9克,红花9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凉血清热,疏肺理气,活血通络。主肝热化火,血热郁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元文方

处方40、复明膏

处方制甘石坯子150克 黄丹30克 人参 当归 青盐 乳香 没药 芦荟各3克 硼砂6克 珍珠1.5克 麝香0.9克 白蔹4.5克 海螵蛸 黄连粉 黄柏粉 蕤仁粉各15克 好蜜120克

制法上药各制,各研为极细末,先将好蜜炼去沫净,滴水不散,然后入前项末药,慢火十分搅匀,做成锭子,银盒收贮。

功能主治治眼目一切翳膜。

用法用量每以新汲水磨点四眦。

摘录《古今医统》卷六十一

处方41、升举大补汤

处方黄耆 白术 陈皮各1.2克 人参6克 炙甘草 升麻各1.2克 当归 熟地黄各6克 麦门冬3克 川芎3克 白芷1.2克 炒黄连0.9克 荆介穗(炒黑)1.2克

功能主治治产后血崩。

用法用量加大枣,水煎服。汗多,加麻黄根3克,浮小麦9克;大便不通,加肉苁蓉3克。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处方42、清骨散

处方银柴胡4.5克 胡黄连 秦艽 鳖甲(醋炙)地骨皮 青蒿 知母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骨退蒸,滋阴潜阳。治虚劳阴虚火旺,骨蒸劳热,身体羸瘦,脉细数。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血虚甚,加当归、芍药、生地;嗽多,加阿胶、麦门冬、五味子。

备注方中银柴胡能清骨髓之热,治虚劳之骨蒸;地骨皮、胡黄连、知母均入阴分,而清伏热于里;青蒿、秦艽均具辛散之功,能宣内伏之热而出于表;更以鳖甲滋阴潜阳,补益肝肾,又引诸药入里;甘草调和脾胃,以免寒凉滋腻之味损伤脾胃之气。配合成方,共奏清骨退蒸,滋阴潜阳之功。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43、脏连丸

处方黄连500克 槐花250克

制法上药为末,用雄猪肥壮大肠,以酒醋洗净,入药扎两头;次用韭菜2.5~3千克,一半铺甑底,药肠盘于上,一半盖之,文火蒸,以肠脂化尽,肠皮如油纸薄为度,去肠取药晒干,稀糊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肠凉血。治痔漏并肠风下血,及水泻、痢疾。

用法用量每日二服,每服9克,白滚汤送下。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处方44、栝楼汤

处方桑螵蛸(炙)甘草(炙)黄连 生姜各6克 栝楼 人参各9克 大枣50个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泻火生津,益气固摄。治产后热盛津伤,脬气不固,小便数而兼渴者。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集验方》

处方45、生地黄散

处方生干地黄60克 黄芩 赤芍药 黄连(去须)蒲黄 地骨皮各30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心肺积热,流注大肠,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入竹茹1鸡头子大,煎至150毫升,去滓,频温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处方46、天王补心丹

处方人参15克 五味子 当归(酒洗)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玄参 白茯神(去皮)丹参 桔梗(去芦)远志(去心)各15克 黄连(去毛,酒炒)60克 生地黄(酒洗)120克 石菖蒲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滋阴泻火,养心安神。治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惊悸怔忡,健忘失眠,咽喉干燥,夜梦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时用灯心、竹叶煎汤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47、腻粉膏

处方腻粉30克 胡粉30克(细研)松脂15克 猪脂180克(炼了者)黄连30克(去须,捣末)甘草30克(生,捣末)

制法上药先以猪脂煎松脂,化后去滓,下四味搅令匀,倾于瓷盒中。

功能主治治风邪热毒客搏皮肤,身体生疮肿痛。

用法用量外涂患处,每日三四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四

处方48、银翘公英汤

处方银花10克,连翘10克,蒲公英12克,龙胆草10克,大黄5克,蝉衣5克,菊花10克,青葙子10克,黄连5克,黄芩8克,甘草3克,栀子10克。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退翳明目。主肝经风热毒邪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熏洗。

摘录《江西中医药》

处方49、清骨散

处方北柴胡 生地黄各60克 人参 防风 熟地黄 秦艽 赤茯苓各30克 胡黄连15克 薄荷叶23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气阴两虚,热邪内伏,五心烦热,欲成劳瘵。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

处方50、玉屑无忧散

别名无忧散(《鸡峰普浇方》二十四)、大圣玉屑无忧散(《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七)。

处方玄参(去芦)荆芥穗 滑石(研)黄连(去毛)缩砂(去壳)白茯苓(炒令黄、)贯众(去芦)甘草(炙)山豆根各30克 寒水石(研,飞)60克 硼砂6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治咽喉肿痛,舌颊生疮,风毒壅塞,热盛喉闭;或因误吞硬物,诸骨鲠刺,涎满气急;或至闷乱,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3克,干掺舌上,后以新水咽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51、竹沥枳术丸

处方白术(去芦,土炒)苍术(泔制,盐水炒)各60克 枳实(麸炒)陈皮(去白)白茯苓(去皮)半夏(白矾、皂角、生姜水煮干)南星(制同上)黄连(姜炒)条芩(酒炒)当归(酒洗)山楂(去核)白芥子(炒)白芍(酒炒)各60克 人参15克 木香3克

制法上为细末,以神曲180克、姜汁150毫升、竹沥200毫升,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火,顺气除湿。治头目晕眩,肢体麻木。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52、八君子汤

处方当归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泽泻2.4克,黄连2.4克,山萸肉2.4克,灯心30根。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主气不摄血,脾虚兼湿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陈素阉妇科补解》卷一

处方53、复煎散

处方黄柏 黄芩 黄连 知母 生地黄各3克(酒洗)防己 山栀 羌活 黄耆 麦门冬 甘草(炙)独活 人参各1.5克 当归尾6克 陈皮 防风梢 甘草梢(生)苏木 当归身 五味子 猪苓 藁本 连翘 桔梗各3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随证上下,食前后服。

摘录《仙传外科集验方》

处方54、乌梅丸

处方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

制法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排胆及驱蛔等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6(3):33~35,本方能促进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有利于胆汁引流,减少或防止胆道感染及蛔虫卵留在胆道内形成胆石核心,减少胆石症发生。加大乌梅剂量作用更为明显,而单用乌梅作用没有复方强,表明复方有协同作用。实验还表明,本方在麻醉蛔虫体,使其失去附着肠壁的能力,促进肝脏分泌胆汁量增加,降低pH值,明显扩张奥狄氏括约肌,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尤对痢疾杆菌作用明显。

功能主治温脏安蛔。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用法用量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备注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55、桑螵蛸丸

处方桑螵蛸30克(微炒)菟丝子15克(汤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熟干地黄60克 山茱萸22克 黄连30克(去须)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摄精,泻火解毒。治肾水不足,热毒炽盛,致成痟肾,小便白浊,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煎大麦饮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处方56、复方黄连散

处方黄连31克 青黛6克 马牙消1.5克 冰片1.5克

制法共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鹅口疮。

用法用量掺患处。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57、消肿散

处方制乳香1份 制没药1份 玉带草1份 四块瓦1份 洞青叶1份 虎杖1份 五香血藤1份 天花粉2份 生甘草2份 叶下花2份 叶上花2份 虫蒌粉2份 大黄粉2份 黄芩2份 五爪龙2份 白及粉2份 红花1份 苏木粉2份 龙胆草1份 土黄连1份 飞龙掌血2份 绿葡萄根1份 大红袍1份

制法研末混和,用适量凡士林调制成膏。

功能主治消瘀,退肿,止痛。治各种闭合性损伤肿痛。

用法用量外敷患处。

摘录《中医伤科学》

处方58、清喉消毒散

处方金银花 甘草 元参 薄荷 黄连 牛蒡子 山栀 连翘 防风 荆芥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上十味,加灯心30根,用水500毫升,煎至400~450毫升,食后服。

摘录《咽喉经验秘传》

处方59、三黄枳朴丸

处方黄连 黄芩 黄柏(皆酒炒)各9克 大黄(酒)15克 枳实(麸炒)厚朴(姜汁炒)槟榔各6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湿热成痢,并有食积者。

用法用量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动科发挥》卷三

处方60、竹沥汤

处方竹沥400毫升 川大黄15克 黄连15克 苦参15克 黄芩15克 栀子仁15克 石灰15克 木兰皮15克 黄柏15克

制法上九味,除竹沥外,细锉。

功能主治治发背肿痛。

用法用量用水1升,入竹沥,煮药至600毫升,去滓,蘸药汁洗患处,日十余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