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ejiyao
[外文]:climbing kiln
一种旧式的陶瓷烧成窑。因外形呈阶梯状而得名。最早出现于中国明代福建德化,故又称德化窑。明末清初传至日本和朝鲜,称串窑。阶级窑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木柴为燃料,用于烧制瓷器。现福建、湖南、江西等地区的乡间窑场仍有采用。
结构阶级窑(见图)依坡砌筑,窑底呈阶梯状,与地面成17°~25°角。窑身倾斜升高,可不设置烟囱,或设置矮小的烟囱以增加抽力。每一阶梯建造一窑室,一般有5~10间窑室,各间大小不同,头两间小,中间大,尾间小。由于属于半倒焰,阻力大,故窑身较短。窑室高约2.5~4m,宽约3~4m,间长约2.5~3.5m,窑全长约15~30m。间与间的隔墙下有一排通道,供烟气流通用。每间两侧设有窑门,门上有投柴孔,门内有凹槽式燃烧室。作业时,每室都码装匣钵与坯体,先烧窑头燃烧室,然后向后逐室烧成。
特点(1)烧窑时室内呈正压,大大减少了冷空气的吸入,避免窑内温度不均匀,并易于控制还原气氛,以便烧出较好的瓷器。
(2)可利用烟气余热加热生坯,同时还可利用产品在冷却时放出的热量加热助燃空气,热利用率较高。
(3)窑室内的加热和冷却过程较缓慢,匣钵损耗较小。
(4)窑墙较厚,窑内隔墙较多,利于保温,但蓄热损失大。
(5)窑室内温差偏大,不易同时烧成一种坯釉的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