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肺形草
名称出处:《药用植物图说》
概况异名:蝴蝶草、花蝴蝶、大叶竹叶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胡地莲(《江西草药手册》)。
基源:为龙胆科双蝴蝶属植物双蝴蝶的幼嫩全草。双蝴蝶属全世界约有17种;中国有15种、1变种,其中药用的有6种。
原植物: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chinense(Migo)H.Smith ex S.Nilsson[Crawfurdia chinensis Migo;T.carlesii H.Simth;C.fasciculata auct.non Wall.;Gentiana fascicularis auct non Marq.;Tripteroaspermum affine auct.non(Wall.)H.Smith]
历史:双蝴蝶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谓:“双蝴蝶,建昌(今江西南城县)山石向阴处有之。叶长圆二寸余,有尖,二四对生,两大两小。面青蓝。有碎斜纹;背红紫,有金线四五缕。两长叶铺地如蝶翅,两小叶横出如蝶腹及首尾。短根数缕如足,极为奇诡。捣敷诸毒,见日即萎”。并附有双蝴蝶图。从形态描述及所附插图来看与现今浙江、江西民间使用的双蝴蝶一致。
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具短根茎,根黄褐色或深褐色,细圆柱形。茎绿色或紫红色,近圆形,具细条棱,上部螺旋扭转,节间长7~17cm。基生叶通常2对,着生于茎基部,紧贴地面,密集呈双蝴蝶状,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12cm,宽2~6cm,先端急尖或呈圆形,基部圆形,近无柄或具极短的叶柄,全缘;茎生叶通常卵状披针形,向上部变小呈披针形,长5~12cm,宽2~5cm,先端渐尖或呈尾状,基部心形或近圆形,叶脉3条,全缘,叶柄扁平,长4~10mm。具多花,2~4朵呈聚伞花序;花梗短,通常不超过1cm;花萼钟形,萼筒长9~13mm;具狭翅或无翅,裂片线状披针形,长6~9mm;花冠蓝紫色或淡紫色,钟形,长3.5~4.5cm,裂片卵状三角形,长5~7mm,宽4~5mm,褶半圆形,长1~2mm,比裂片短约5mm,宽约3mm,先端浅波状;雄蕊着生于冠筒下部,花丝线形,长1.3~1.9cm,花药卵形,长约1.5mm;子房长椭圆形,两端渐狭,长1.3~1.7cm。柄长8~12mm,柄基部具长约1.5mm的环状花盘,花柱线形,长8~11mm,柱头2裂,反卷。蒴果淡褐色,椭圆形,长2~2.5cm,宽0.7~0.8cm,花柱宿存;种子淡褐色,近圆形,直径约2mm,具盘状双翅。花果期10~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85页.图4723)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林缘、灌丛或草丛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西。
生药采集:夏、秋间采集基生叶或全草,洗净、晒干或趁鲜用。药材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鉴别
性状:本品多折皱或卷曲成团。根细小,茎纤细,黄棕色至黄褐色。基生叶4枚,2大2小,有时脱落而仅剩2枚,完整叶经展开后成十字形对生,无柄,卵圆形、椭圆形,长3~7.5cm,宽1.5~3.5cm,全缘或微波状,上表面灰绿色至绿褐色,有绿黑色网脉及斑块,下表面暗紫红色,3出脉明显,茎生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3~10cm,宽1~4cm,全缘,表面常有囊状突起。花顶生或腋生,长达5cm,紫棕色,花冠多破碎。气微香,味辛,极苦。以茎嫩、叶绿者为佳。
显微 茎横切面:具6~7棱。表皮细胞1列,径向延长,被角质层。皮层细胞有时极皱缩,角隅处的薄壁细胞大形,内皮层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韧皮部狭窄,细胞极皱缩。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近髓处较明显,单个散在,向外渐不明显,与木纤维、木薄壁细胞不易区分。髓宽阔,易破裂成空洞。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仅见于下表皮,不等式或不定式。(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496~497页.图484~485)
理化:(检查内酯):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5ml,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2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2~3滴,10%氢氧化钾甲醇液2滴,使成碱性,于水浴加热2分钟,放冷加1%盐酸使成微酸性。再加1%三氯化铁醇液2滴,显污绿褐色。
药性性味:辛,寒。
功效:清肺止咳,解毒消肿。
主治:肺热咳嗽,肺痨咳血,肺痈,肾炎,疮痈疖肿。 ①《植物名实图考》:“捣敷诸毒。” ②《药用植物图说》:“治咯血。” ③《浙江民间草药》:“除寒热,治肺痨,肺痈。” ④《江西植物志》:“止刀伤血。” ⑤《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乳疮、久痢、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安徽中草药》:“治肺结核咯血:肺形草、百部、仙鹤草、白及、紫菀、浙贝母、百合各9g,知母、茯苓各6g。煎服。” ②江西《草药手册》:“治肾炎:肺形草12g,灯心草15g,玉米根30g。水煎服,每日1剂。”
单方应用:①《江西民间草药》:“治肺热咳嗽,劳伤吐血:肺形草15~18g(鲜品加倍量),冰糖30g。水煎服。” ②《浙江民间草药》:“治咳嗽多痰及肺痈:肺形草6~9g。煎汁冲白糖服,或配其它清肺药同煎服。” ③《江西民间草药》:“治痈肿:鲜肺形草(捣烂如泥),加鸡蛋白少许同捣匀,敷患处,日换1次。” ④江西《草药手册》:“治小儿高烧:肺形草6g,冰糖少许,水煎服。每日1剂。” ⑤江西《草药手册》:“治疮疖、疔疽:肺形草鲜叶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再用全草9~15g,水煎服。” ⑥《广西本草选编》:“治肺痈,肺结核咳血,肺炎,小儿麻痹后遗症:肺形草15~30g,水煎服。” ⑦《安徽中草药》:“治肺脓疡,肺炎咳嗽:肺形草、百蕊草各15g,煎服。” ⑧《安徽中草药》:“治小儿高烧:肺形草9g,鸭跖草15g。煎服。” ⑨《安徽中草药》:“治疮疖痈肿:肺形草15g,煎服;另用鲜肺形草适量,食盐少许捣烂外敷,干则更换。” ⑩《安徽中草药》:“治外伤出血:鲜肺形草叶捣烂外敷,加压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