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刘蜕(821~?)

唐代散文家。字复愚,号文泉子。自云长沙(今属湖南)人,又有记载作桐庐(今属浙江)人。有人认为这两处都是侨寄之地,并非原籍,他又从不祭祀祖先;所以当代学者有疑其为非华裔者。大中四年(850)进士,曾任东川观察判官。流寓射洪时,尝聚生平所为文,掘土埋于南山,刻石曰“文冢”。累迁至左拾遗,中书舍人。懿宗咸通二年(861),因劾奏前宰相令狐绹之子令狐滈擢左拾遗事,贬为华阴令。

唐末文风转趋俳丽,刘蜕自视甚高,以复古自命。文集自序说:“收其微词属意古今上下之间者为外内篇焉,复收其怨抑颂记婴于仁义者杂为诸篇焉。”但立论不专主儒家,亦参用道家之说,并多愤詈之词。文风奇奥诘屈,远师扬雄,于古文中与皇甫湜、孙樵为近。《山书》中论万物无常声,有袭用嵇康《声无哀乐论》之处。《文冢铭》一文,发泄文士高自期许而不遇于时的感叹,最为后人称许。清人刘熙载说:“刘蜕文意欲自成一子,如《山书》十八篇、《古渔父》四篇,辞若僻而寄托未尝不远。学《楚辞》尤有深致。《哀湘竹》、《下清江》、《招帝子》虽止三章,颇得《九歌》遗意。”(《艺概》)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刘蜕自编文集《文泉子》10卷,已佚。今传明代天启年间吴馡问青堂 6卷本《刘蜕集》,是传世最早也是较好的刻本,《四部丛刊》据以影印。事迹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新唐书》本传、《潼川志》。陈寅恪有《刘复愚遗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问题》(载《金明馆丛稿初编》),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