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棉毛等纺织纤维上的污物、盐类、油类和脂类,以及加工过程中投加的各种浆料、染料、表面活性剂、助剂、酸、碱等,纺织工业废水量大,是严重的污染源之一。
棉纺织工业废水主要来自染整工段,包括退浆、煮炼、漂白、丝光、染色、印花和整理等。织造工段废水排放较少。
纺织工业废水治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纺织工业废水治理方法1.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法是目前去除染色废水色度的重要方法之一。活性炭对染料是有选择地进行吸附的,同时活性炭能吸附废水中可溶性有机物质而降低废水的bod和cod,但对于较高 浓度废水则必须结合其他方法一并使用。
活性炭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的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对硫化染料、还原染料等不溶性染料的废水,由于这些染料的溶解度低,吸附时间需要很长,活性炭对它们几乎完全不能吸附或吸附得很少。
用作吸附剂的活性炭有粉状、软质粒状、颗粒状等。软质粒状活性炭硬度差,液体通过时易粉碎,一般采用颗粒状活性炭较好。生物活性炭(bac)法是利用加入的微生物所分泌的外酶渗入到炭的微孔结构,使活性炭所吸附的有机物不断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或合成新的细胞,最后渗出炭的结构而被去除。活性炭的催化氧化法可大大延长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定期更替失效活性炭可节省昂贵的再生费用。国内用于染色废水脱色处理的炭柱设计数据一般为:炭柱直径2—3m;炭层高3m;总停留时间为30min左右;气水比为4:1。
纺织工业废水治理方法2.混凝法
混凝法是向废水中投加化学混凝剂、助凝剂,由于吸附、微粒间的电荷中和(染料废水通常带有负电荷,金属氢氧化物混凝带正电荷)和扩散离子层的压缩等产生的凝聚,形成较粗粒凝聚集,通过沉淀、浮选、过滤方法将它们除掉。混凝法同样可使印染废水达到脱色目的。
混凝法的缺点是投药量较大,沉渣较多,对于某些染料,例如活性染料等,混凝沉淀较困难,投药量有时高达1000mg/l以上。
无机混凝剂(明矾、石灰、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几乎不能或完全不能去除水溶性染料中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和不容易形成胶体状的染料,如酸性染料、活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及一部分直接染料。
当絮凝物质轻浮,不容易沉降时,可加少量助凝剂,使其生成良好的絮凝物,提高净化 效果。
近几年,国内在染色废水处理方面采用碱式氯化铝(pac)的逐渐增多,它在除色除油方面都有效果。由于碱式氯化铝为碱式盐,相应的氯离子含量较其他混凝剂少,ph值较高。棉纺染色废水的性质是由所含染料的性质决定的。分散、冰染染料废水用碱式氯化铝(pac)絮凝,处理效果较好。而阳离子型染料废水,由于pac所形成的胶团不能很好地起到压缩双电层的作用,所以cod和色度的去除率较低。如果改用聚丙烯酰胺等非离子型或阴离子型混凝剂,混凝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应该注意到染色废水往往含有多种类型染料,物化处理时常常采用几种混凝剂复合使用。几种混凝剂同时投加能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每种混凝剂都各有其化学基团,可以在水体中发挥各自的优势起到架桥作用,使絮体增大,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纺织工业废水治理方法3.活性硅藻土吸附法
活性硅藻土在印染废水中既有混凝作用,又有吸附作用,起到良好的脱色效果。通常活化硅藻土对亲水性染料脱色效果不一,对疏水性染料效果较好。当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均 染剂较多时,效果将显著下降。活化1t硅藻土约需0.5t硫酸,故耗酸量较大。日本对浓度为200mg/l的染料液投加 500mg/l的活化硅藻土,包括对分散、酸性、纳夫妥、士林、硫化等染料,脱色率均达到90以上。
纺织工业废水治理方法4.加压气浮法
加压气浮法应用于染色废水的处理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加压浮选所加压力在(3~5)x 105pa时,空气溶解度约为4%~8%。某棉布印染厂用压力气浮法处理染色废水(处理量44 m3/h),压力罐采用动态型的填充喷洒式(泵后加气),罐高与罐径之比为3.3,气浮池停留时间为30min,上升流速为4mm/s,气浮池投加400~600mg/l硫酸铝凝聚剂,气浮池出水经滤池过滤。
该气浮池由气浮和过滤两部分组成。浮渣含水率为98.2%~99.3%,经3d浓缩后降为89.6%~91.8%,再经压滤机脱水,泥饼含水率为74.1%一85.4%。
纺织工业废水治理方法5.臭氧法
臭氧法处理染色废水流程一般有三种情况:①活性炭与臭氧联合法,适用于含泥量极少的废水;②混凝与臭氧联合法,适用于含泥量多、颜色深的废水;③活性污泥与臭氧联合法,适用于原水bod高或要求处理后bod较一般低的废水。
印染厂用生化—臭氧法处理染色废水,色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效果较好,但耗电量大,处理l m3废水约需lkw.h电,设备费用高。
国外认为,臭氧对直接、酸性、碱性、活性等亲水性染料脱色速度快,效果好;对于还原、纳夫妥、氧化、硫化、分散性染料等疏水性染料,则脱色效果较差,臭氧用量大;对于含铬染料废水,反而生成六价铬离子,毒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