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即开辟为对外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先后来到上海划分租界,作为各国侨民居住和经商的地方。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上海道台慕久决定将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北京路)以南之地,租与英国商人,这就是最初的英租界。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英人在今南京路之北,河南路之西购地80亩,建造一花园。这个花园既叫跑马厅,又叫抛球场。这时从外滩至花园间便出现了一条小路以便游人往来。中国人把这条小路称为花园弄。这花园弄就是现在河南路至外滩一段南京路的前身。1845年(清咸丰四年),西洋人于泥城浜(今西藏路)东购得大片土地,辟为“新公园及跑马场”。此场除赛马外,尚供练习骑马和散步闲游之用。公园大了,游人多了,原来从外滩到花园东界的花园弄已不适应,于是1854年工部局举行第二次会议,决定修筑并拓宽从外滩沿花园弄到五圣殿(今南京路与河南路交叉口)的小路。扩修后的路就是现在从河南路到外滩的一段南京路。 1862年,上海跑马场股东重新筑了一条经过新公园及跑马场的大路,这条路是扩修后花园弄的延长。外人把从外滩至泥城浜这条路称为南京路。在公共租界中,以中国内地省份和城市命名的马路中,南京路为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