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红楼梦》读后感5篇1100字

文章包括读《红楼梦》有感、《红楼梦》读后感(1094字)、红楼梦读后感(1094字)、我看红楼:读《红楼梦》有感(1098字)等11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5篇,供您参阅。

叹《红楼梦》_1092字

因为有了你

风寂寞地驶过。

因为有了你,寂寞的风更寂寞。枯瘦的竹半掩着已失去奇香的帘幕。

我站在你灵魂深处,轻轻拨开沉寂的珠帘,静静注视残留着余烬的纸灰,悲叹你——《红楼梦》。

数不清你千古风流,道不尽你万年常青——《红楼梦》。

五千年前的亘古文化幽幽飘来残花如梦的歌,渗透着爱恨交织的缠绵悱恻,我泪眼迷蒙。

一曲红楼,一曲叹。沉淀在中华文化最深处的完美艺术。沉寂在冷酷末梢催人泪下的怅惘悲歌。

时间交替,往事如风皆是梦,惟有你《红楼梦》——怅远在金陵殿上的悲叹,在抒情的长河中超越历史,流芳万年。

红楼,一曲叹。

我思潮万千。

走过历史的车轮辗轧留下的印迹,回到那悲哀的时代,我直视大观园深处。

几丛翠竹无法遮掩的清香,隐约看到帘幕里那位娇柔善感的女子,抚琴悲秋,痴泪感情。

潇湘馆,缠绵情。

黛玉轻叹,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若娇花照水,似弱柳扶风。回眸浅笑,胜素妆西子,娇巧风流。

因为有了你——黛玉,《红楼梦》才知何为爱,何为恨,何为情。

“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若非你潇湘妃子,谁还有如此诗情?“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若非你潇湘妃子,谁还有如此画意?因为你,我才懂得什么是诗意,什么是画意。

尾追你的香袖,暂别在古屏内的你,轻临坡脚,侧耳聆听。

痴曲、痴情、痴语。

残花在空中飘零,零零落落,星星点点。落在泥土里,是你娇柔的手下还残余着清香的幽思,伴着泪与最后一抹绯红深深埋葬在土里,与你绵延的泪水一起,不再留恋一切真真假假,是是非非。

轻伫花冢前的你,粉纱轻舞;暗香盈袖的你,泪痕还在脸庞残留。你,为情痴语,爱恨交织,千言万语只用泪来道尽。我泪湿衣襟。因为你,我才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恨。

而你,终究含恨离去。大雪纷纷,半丛竹已不见踪迹。我凝望你消瘦的脸庞,眼眶处是最后一缕泪痕的标记。你,阆苑仙葩,在孤寂中含恨归天,只留下无尽的阴冷悲愁与残留着余烬的诗稿直到化为灰烬。

枉凝眉,叹香魂,叹《红楼梦》。

因为有了你——黛玉,我懂得《红楼梦》灵魂何在;因为有了你——《红楼梦》,我懂得了真正的悲哀与不幸;因为有了你,我懂得明天更美好。

明天,我相信泪只会成为过程,明天将会更美好!

评语:这篇文章可谓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心声的聆听与解悟。作者对林黛玉情有独钟,通过对林黛玉一颦一笑,一诗一吟深情地凝眸沉思,关照出林黛玉特有的凄美形象。作者的心灵与黛玉的心灵沟通无隙,可以说是同悲同泪,同哭同笑。有如此文字趣味,小小年纪,实属难得。

成语真真假假:指真假难辨。如: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又如:报纸上真真假假的娱乐新闻实在不值得一读。

成语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如:《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又如: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不可弄虚做假。

《红楼梦》读后感_1094字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相聚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首《好了歌》告诉我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了是结束,也是了却、了结、了悟。只有这样,“好”才有意义。世俗人就是做不到“了”,所以就觉得不好。世间荣华富贵终是一场梦,是虚幻的。《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宝黛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木石前盟。可到头来他们的爱情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的悲剧展现了人间的富贵繁荣从发际到衰弱的历程。在金陵十二钗中,林黛玉是最清高,最孤僻,最多愁善感的。然而也是最具才华的。她有思想,有志向,有个性,属于封建社会中的一代高尚女性。但是,她过于自尊。在她眼里,“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地方。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中她过着“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日子。正因为这种性格,她最后悲哀的含恨而死,空想了一辈子爱情梦。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因为爱情,最后还是含恨“魂归离恨天”了。而本书的中心人物贾宝玉,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的新新人物。他不会因为自己生得须眉男子而在女性面前自骄,却说:“男儿是泥作的骨肉,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在女性面前由衷的自惭形秽,何尝不能说这是千百年来的千古奇事!他更是把林黛玉是为自己唯一的知己,在爱情方面做了执着的表露。但是,在那个时代,爱情没有自由,儿女的婚姻大事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这个错误的婚姻使绝望中看破红尘的宝玉遁入空门——他悟到了人生的空幻。另外,十二钗中的这首判词让我回味无穷:“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位脂粉队里的英雄着实让人敬佩,一个十七、八岁的弱女子,竟能把赫赫荣国府管理得这样井井有条。可惜了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算计了一辈子,死后得到的只是一张破草席。一切都是空虚的,真真是“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最后,《红楼梦》的“树倒猢狲散”的凄凉结尾,让读者悟到了家衰人死万事空的真谛。告诉我们,富贵不过是时间的流逝。这段时间过去了,任何幸福繁荣也消失了。所以任凭你现在有什么七情六欲,时间过去了,结局也正如风月宝鉴的反面一样,是骷髅,是尸骨,是死亡,是空虚,是一场梦而已。所以我认为,《红楼梦》是一本可以度化人的书。时间流逝,这些花样青年终于看破红尘,诸芳流散,物在人亡。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欢快了一场,终究是“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成语井井有条:井井有条[jǐng jǐng yǒu tiáo],意指形容整齐有序,条理分明。语本《荀子·儒效》。[源]《荀子·儒效》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宝,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行法至坚,不以私欲乱所闻,如是,则可谓劲士矣。行法至坚,好修正其所闻以桥饰其情性,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其行多当矣而未安也,其知虑多当矣而未周密也,上则能大其所隆,下则能开道不己若者,如是,则可谓笃厚君子矣。修百王之法若辨白黑,应当时之变若数一二,行礼要节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时立功之巧若诏四时,平正和民之善,亿万之众而博若一人,如是,则可谓圣人矣。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终始也,猒猒兮其能长久也,乐乐兮其执道不殆也,炤炤兮其用知之明也,修修兮其用统类之行也,绥绥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乐人之臧也,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如是,则可谓圣人矣。[典故]“井井有条”原作“井井有理”。荀子,西元前313~前238,战国时赵人,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学说本於孔子,主张礼治,提倡性恶之说,与孟子之性善说相对。《荀子》此篇主要在论述大儒对於当世的作用,另外还论述了圣人、君子、劲士、雅儒、小儒、俗儒等几类人的德行,并且强调学习与法度的重要。一个人能够清清楚楚地做事有次序、有条理,端庄肃穆地使自己受尊敬,能有始有终而坚定不移,长久安稳而感到满意知足,热衷於坚守道德礼义且不感疲乏,运用英明的智慧洞察一切,一丝不苟地遵行礼法,掌握礼仪制度而安泰自若,会为别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温馨快乐,也会因为别人不守名分而感到忧心忡忡,如果可以做到这些,就可以称为圣人了。後来“井井有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整齐有序,条理分明。出现“井井有条”的书证如宋·楼钥〈周伯范墓志铭〉:“经理家务,井井有条;时出其余,以周人之急。”

成语看破红尘: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如: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又如:看破红尘的老汉,要求全家人都不必难受。——柳青《创业史·题叙》

红楼梦读后感_1094字

读红楼梦最开始还是在高三上学期的时候。一次,我的同桌拿出一本《红楼梦》推荐让我看。因为我之前看过《三国演义》,对四大名著也颇有兴趣。所以就毫无犹豫地看起《红楼梦》来了。

高三这一次看《红楼梦》我一直看到八十回才放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三学习紧张,不能因为看《红楼梦》而影响学习;二是看到七十多回,有晴雯受冤而死,迎春误嫁中山狼,已经够心酸,不忍再往下看。

我们那个教语文的班主任也经常在课堂上讲起《红楼梦》,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里面含有大量的古诗词,甚至连里面的药方都可以治病。于是也勾起了我们班很多同学兴趣,就有旁边的同学经常问我:“《红楼梦》主要是讲什么啊?”由于当时只看了八十回的我也只会肤浅的回答,说:“主要讲的就是贾宝玉和他的姐姐妹妹们在一起玩闹,一起吟诗作赋,还有贾府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也难说得清。”最后还是我那同学一脸失望而去:“哎,同学,解释得不给力啊!”

看完《红楼梦》之后,而我现在的回答是:“《红楼梦》主要讲的是女娲补天是遗留下来灵石下凡经历一段红尘之事,感受爱情、亲情、友情之甜苦的事。

先说贾宝玉。谁说那块玉不假,却还是那甄宝玉真。在小说中贾宝玉是个尊重女性从不像那些须眉浊物一样热衷‘仕途经济’独特的人。正是因为林黛玉也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路,所以宝玉和黛玉很是知己。而薛宝钗是封建深灰典型的淑女,她认为作为男子,就应出仕当官。正因为这一点所以宝玉才更喜欢黛玉。可是悲剧的是,宝玉和宝钗最终结为了夫妻,黛玉却魂归离恨天,最后是中乡魁宝玉却红尘,是得宝钗年纪轻轻的是就得独守空房。我要说的是宝玉的对女性的尊重固然是好的,但他的不热衷于仕途的品质我却不怎么赞同。给《红楼梦》作序的舒芜说宝玉是封建社会的“新人类”。没错,宝玉确实是一个独特的人,他的独特的品质是得他再封建社会的须眉男子中闪闪发光。但我更喜欢甄宝玉,他也尊重女性,但他也热衷于仕途,绝对是宝钗眼中的好男人,可惜宝钗没有嫁给甄宝玉。如果同情他俩再一起,宝玉和黛玉在一起就一定是幸福的两对。

《红楼梦》及时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这是舒芜说的。的确,颂歌是因为小说中充分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而女性的悲剧则是因小说中众多女主角均是悲剧的结果。从贾府里的小姐迎春、黛玉、宝钗、惜春等到丫鬟晴雯、金钏儿、鸳鸯、司棋等,那个有个好的结果。

且说黛玉临死前说的那句话:“宝玉,宝玉,你好……”在这儿就给读者很大的遐想空间。可以是你好狠心、你好好保重……可怜的林黛玉真的是怜黛玉啊。

总的来说,《红楼梦》真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小说中有两首诗,说的非常好。

成语须眉男子:须眉: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须、眉长得稠密为美。指堂堂的男子汉。如: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丫环之中,尚有全忠全孝顶天立地之人,何况须眉男子。”又如:临事作为,却又有才有胆,赛过须眉男子。——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三回

成语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如: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又如: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我看红楼:读《红楼梦》有感_1098字

我看红楼(之一)

我自小知道,《红楼梦》是我国众多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但却从未认真读过一遍。几天前在书架上看到了,就取下细看。

开始有点儿看不懂,但过一会儿就被它吸引住了,一上午都在抱着书看,有的时候还让妈妈读两章。大观园里的生活都让我们一家三口不住地感叹,他们真是闲得没事干!整天就是吟诗作赋、游玩享乐。他们开诗社,猜灯谜,品茶赏菊。也难怪林妹妹整日身子不好,什么事也没有,整天胡思乱想,不有病才怪。我喜欢看热闹的章节,比如刘老老进大观园啦,湘云宝玉雪地里烤鹿肉啦,即景联句啦,让我十分感叹他们家人整日玩儿鲜的,家中富裕。很多时候我还会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结果搞得父母都开始和我一起探讨《红楼梦》中人物名字的寓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的命运,又在我家掀起一股“红学热”。有一天早上,爸爸竟对我说,他昨天晚上一夜都在琢磨《红楼梦》,连做梦也都梦见了《红楼梦》中的场景。这真是“梦中梦”了。

开始看时,我都是边看边笑的。可越往后,我就越发笑不出来了。当我读到,林黛玉独自病死在潇湘馆时,我忍不住为林妹妹掬了一把同情泪。看到后来,宝玉来到黛玉生前所住之处,触景生情,失声痛哭时,书前的我不禁再一次落下泪来;当我返回来,又读一遍太虚幻境的曲子《枉凝眉》,曲中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和“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让我不禁痴想:“阆苑仙葩”是指黛玉,“美玉无瑕”自是宝玉,可这“水中月”、“镜中花”又是什么意思呢?难不成,是暗示后面二人的情谊终是像这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都终究是触不到的虚空吗?我越想越觉得伤感,不仅为林妹妹临去时冷清无依,更为宝玉得知黛玉死讯后的悲痛与后悔。当故事即将结尾,眼见迎春、凤姐、老太太、鸳鸯等人一个个撒手而去,宝玉、惜春也看破红尘出了家,想起当年,那么富贵兴旺的宁国府荣国府,最后竟弄得七零八落,怎不令人叹息!这部《红楼梦》,它讲述的已不仅是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它讲述的,是整个宁荣府的兴衰,是宁荣府的悲剧。若它仅是讲述爱情,也不会独成一个学派,有那么多人去研究这部书。开始,我看不懂那些诗词,后来一对照,那“金陵十二钗”人物也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哎!我不由得叹气:这些女孩子们,本该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却都被牵进这事事非非中。第一百二十回,才弄明白,原来都只是“假语村言”罢了!这样一想,原来这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都只是一个故事罢了!如此想来,不由心酸。一切不过是世人笔下一纸文字,不过是一场长“梦”而已……

如今,我终于懂了那四句读来令人心生感慨的诗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谁解,其中味……

成语七零八落:七零八落[qī líng bā luò],意指形容零散的样子。语或出《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临江军有文禅师》。後亦用“七零八落”形容支离破碎,残败不完整,或形容数量稀少。[源]《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临江军有文禅师》临江军有文禅师,上堂云:“建山寂寞,坐倚城郭。无味之谈,七零八落。”以拄杖敲香台,下座。《五灯会元·卷一六·三祖冲会禅师》问:“如何是天堂?”师曰:“太远在。”曰:“如何是地狱?”师曰:“放你不得。”曰:“天堂地狱,相去多少?”师曰:“七零八落。” 另可参考:《五灯会元·卷一五·慧力有文禅师》[典故]“七零八落”一语当从“零落”一词变化而来。汉语使用“七ㄨ八ㄨ”来构词的情形很普遍。例如“七上八下”、“七拼八凑”等。多有不整齐、零散的意思。“零落”一词出现的时代很早,原指草木凋落,如战国楚·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後来可引申死亡、落魂、零散等意思。可见“零落”的意思相当广。出现“七零八落”比较早的文献像《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临江军有文禅师》说:“无味之谈,七零八落。”推测禅师的语义,“七零八落”应当是零散的意思。後来的用法也偏於这个意思,往往指一个完整的个体,分散开来。例如《东周列国志·第一六回》:“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也可以形容支离破碎,残败不完整。例如《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一个小小家当,弄得七零八落。”也可形容稀少。例如:“台下观众七零八落,场面非常冷清。”

成语失声痛哭:因为过度悲痛而痛哭。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想起自己那番苦楚,痛定思痛,也不觉失声痛哭。”又如:众百姓见到此碑,想起他生平的好处,往往失声痛哭,因此这碑称为“堕泪碑”。——金庸《神雕侠侣》第三十五回

红楼梦读后感_1105字

《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我在第一次阅读时,的确也被他们的爱情故事吸引。我再次阅读的时候,觉得王熙凤别有一番风味。

首先是“辣”得能干。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能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力大管家。她有着“凤辣子”的绰号,她做事心狠手辣,对待下人们的惩罚,那真是让人看着也揪心。就如,她对待给贾二爷望风的那丫头,喝命要拿绳子鞭子把那眼里没有主人的小蹄子打烂了,而且威吓她说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簪子戳小丫头的嘴。还有一次在清虚观时,一个道士无意中冒撞到王熙凤,她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站都站不住了。在这种地方,王熙凤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实的“辣手”。如果没有这“辣手”,大观园可能早就成废墟了。

其次是“辣”得有度。我从书中看到她的另一面,她更像心理学家,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对待不同的人,凤姐有不同的语言。举一个熟悉的例子,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来打抽丰,凤姐是怎样对待刘姥姥的呢?她揣摩对方的身份,彼此的关系。刘姥姥是一个年高秋古的农村老太太,她跟贾府并不沾亲带故,不过是偶尔来走动,但也不能够怠慢。凤姐懂得尊重他人,不愿意丢贾府脸,说:“我年轻,不大认得,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亲戚之间,原本就该有个照应才是,你又是第一次开口,不好叫你空手回去,如果你不嫌少,这二十两银子你暂且拿去。”她这一善举正体现了“予人方便,予己方便”这一实在道理。正因为有凤姐这样的“辣”管家,贾府才呈现“相安无事”。

再次是“辣”得有规。凤姐也是一个针对弊端能及时处理的人。贾府那么大的一个家,下人又那么多,有时真有人从中偷奸耍滑,凤姐针对这一点,立下了规矩,奖罚分明,以首犯为主。凤姐曾训斥过来升的媳妇,“既然托了我,我就说不得你们嫌了,我可比不上你们奶奶好性子,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理。”这话说明了凤姐处理事情时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的一面,这样让人说不出毛病,而且也作为警告,别想仗着谁撑腰不把规矩放在眼前。这规矩让凤姐撑起了就要垮倒的大观园。

王熙凤在她“辣”的性格下,也露出了“贪”的本性。凤姐的结局都是因为她的贪婪成性,要不,大观园还可以让她多撑一会呢。

想着凤姐的威风与悲剧,我佩服她那“辣”能力,叹息她为“贪”而毁亡。看着身边的人和事,我明白了:不管你多能干、多伟大,贪就可以毁掉你的一切!做人啊,踏踏实实是最重要的!

成语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如: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者,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又如:难民母子相安无事地在史太太家里住了两天两夜。——郭沫若《金刚坡下》

成语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如:《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又如:宝钗见此景况,察言观色,早知觉了七八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