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河蟹疾病的防治

1.黑鳃病 黑鳃病常发生于7-9月,高温季节池底恶化和水质老化的池塘,由于池塘底质恶化,或水质污浊而造成河蟹鳃部被堵塞而变黑,并使河蟹的鳃部充满大量的弧菌,而引起河蟹患上黑鳃病的。患病河蟹的体表呈现灰黑色,鳃部为黑色,病蟹时常上岸、反应迟钝、厌食、不能脱壳、常因缺氧呼吸困难而死亡,养殖户可根据河蟹的鳃部变黑的症状,初步诊断,河蟹患黑鳃病。

河蟹黑鳃病的防治方法:在夏季每30天一次用三氯异氰脲酸粉类药物,每亩水深一米300克全池泼洒,来杀灭水中有害藻类,预防河蟹黑鳃病的发生,河蟹患病后,可在饲料中按0.5%的比例加入大蒜素,混合后投喂内服,连续投喂3天,同时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塘底质,用量为每亩水深一米用1.5千克全池泼洒。

2.红腿病 红腿病一般是由于养殖密度过大,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使水体中的河弧菌、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及普遍变形杆菌感染河蟹而引发的,患病的河蟹步足和螯足部分变成红色或红褐色,尤其爪尖特别明显,病蟹的血淋巴液浑浊、稀薄、凝固性差、并有大量细菌,病蟹经常上岸,反应迟钝,厌食,养殖户可根据河蟹的步足和螯足部分变为红色或红褐色,做出病蟹患红腿病的初步诊断。

河蟹红腿病的防治方法:按合理的放养密度放养河蟹。加强日常管理,可用二氧化氯类药物,每亩水深一米150克全池泼洒,来预防红腿病的发生。当河蟹患病后,可用板蓝根大黄散每千克饲料中加10克,与饲料混合后投喂内服,连续投喂5天,同时使用一次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

3.腹水病 腹水病一般是由于池塘底质恶化,或池水老化,河蟹营养缺乏使水体中的嗜水气单胞菌、拟态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感染河蟹而引起的,河蟹患病初期症状可发现有黑鳃、肠管中有淡黄色液体、食欲减退。病症严重后,河蟹腹腔内有大量积水,如摘下一只步足时,可见有水流出,步足内肌肉萎缩,并且壳是软的,患病河蟹不摄食直至死亡,养殖户可根据河蟹腹腔,步足内有水,做出诊断河蟹患有腹水病。

河蟹腹水病的防治方法:每30天使用药物与预防一次,第一天用三氯异氢脲酸粉类药物,按每亩水深一米,用100-150克全池泼洒。第二天再用通用名为出血停类药物,每亩水深一米250克全池泼洒,来预防腹水病的发生,当河蟹患病后,可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大蒜素2克,再加入10克板蓝根大黄散,混合后投喂内服,连续投喂5天,同时使用一次底质改良剂,按每亩水深一米1.5千克,全池泼洒,5天后再使用一次。来治疗河蟹腹水病。

4.蟹奴病 蟹奴病,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死亡,但患病后会影响河蟹的生长,也会使河蟹失去食用价值,蟹奴病是由蟹奴寄生在河蟹体内而致病的,河蟹患病后,病蟹腹部的脐略呈臃肿,揭开脐盖后,可看到直径约2-5毫米左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的颗粒状虫体,数量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使病蟹的雌雄难以辨别,雄蟹的脐变为近似椭圆形或呈方形,形状类似于雌蟹,病蟹的鳌足小而且绒毛少,病情严重的会有一股臭味,俗称“臭笼蟹”,养殖户只要揭开脐盖,可看到直径2-5毫米的颗粒状虫体,就可诊断河蟹患有蟹奴病。

蟹奴病的防治方法:每30天使用一次阿维菌素溶液,每亩水深一米,用5-15毫升全池泼洒,来杀灭水体中的致病寄生虫。当河蟹患病后,使用驱虫散每千克饲料中加入5克,与饲料混合后投喂内服,连续投喂3-5天,同时使用阿维菌素溶液,按每亩水深一米10-20毫升,全池泼洒,来治疗河蟹蟹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