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
秦统一中国后,设南海郡,郡尉任嚣选中了白云山于珠江之间一块负山阻海的地域(在今越秀区域内)作郡治,于前214年筑起番禺城(番禺城的遗址就在越秀区内)。此后,沧海桑田,珠江江岸南移,内湖湮没,河涌淤塞,冲积平原不断增大,番禺城在其后不断各个历史朝代亦不断扩展,如汉朝西拓其城,宋朝多次扩城(筑子城、东、西翼城
河雁翅城),明初合宋朝三城墙跨越秀山而过、建十三门,清朝临江砌新城等等。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广州城的发展变化主要都是在越秀区域内进行。
越秀区之名始于1950年6月24日(由原西山、德宣和小北3个区合并而成,其范围相当今越秀北部),因区内有羊城名胜越秀山(越秀公园)而得名。
越秀区风光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同年12月,广州划为28个区并分别成立区人民政府,今越秀区范围有如下7区:西山区、德福区、靖海区、小北区(大部分)、太平区(部分)和永汉区(部分)。
1950年6月广州28个区合并为16个区,今越秀区范围含当时德越秀区(今越秀区北部)、惠福区、太平区(部分)和永汉区(部分)。
1952年9月,广州重新划分城、郊各区,市统辖东、南、西、北、中、郊和珠江7个区,今越秀区范围,是当时的北区(绝大部分)和中区(一部分)。19
60年7月,中区的8个街道(太平、德成、大新、诗书、一德、解放南、大南、泰康)并入北区,北区改称为越秀。后把永汉南、珠光、德政南、大塘、芳草5个街道划归东山区管辖。
1952年9月24日越秀区与永汉区(部分)、惠福区(部分)合并,称为北区(其范围相当今越秀区的惠福东、西路以北和东山区西南部)。
1960年7月北区与中区的东部合并,统称为越秀区,次年8月,越秀区的东南部划入东山区后,越秀区的辖区沿袭至2005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