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华北地区邢台市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邢国

上古时期,邢字通“井”,古邢台百泉竟流,故称井方。黄帝在干言岗(轩辕丘)建井田,筑邑而居,史称“黄帝凿井,聚民为邑”。尧帝建都尧山县(今隆尧西)并在此禅位舜,大禹治水曾疏导九河之水于大陆泽。

夏代《禹贡》定九州,邢属冀州。商代祖乙九年(前1500年)迁都于邢(邢州),商朝末期,邢侯为纣王三公之一。

西周初期,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为邢侯,分封邢国为周朝53个姬姓国之一。春秋时期,邢迁都夷仪(今邢台西)附庸齐国,亡于卫国。战国初期,辗转属晋、赵。

秦汉两晋南北朝:钜鹿、冀州、襄国郡

秦朝(前221年)设钜鹿郡(治平乡西),为全国三十六郡之一。秦朝末年,张耳、陈余据信都(夷仪)拥立赵歇为赵王,钜鹿之战后项羽封张耳为常山王国,改立襄国(辖钜鹿、邯郸),秦末撤销。

汉代沿袭钜鹿郡,辖域缩小(析一部分置为广平郡、恒山郡、清河郡)。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在鄗城千秋亭(今柏乡)登基称帝,建立东汉。曹魏时期,邢地均为冀州,治所在鄗(柏乡县),辖常山、钜鹿、清河等九郡(国)。

西晋后期,爆发八王之乱,(312年)羯族人石勒据襄国,建立北方割据政权,史称后赵。(319年)石勒称大单于,建襄国城(今桥东区)为京都,是中国北方的政治中心。(335年)石虎迁都于邺,襄都置为襄国郡。

隋唐宋金:邢州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设邢州,大业二年复襄国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邢州总管府,武德四年复邢州。

天宝元年(742年)邢州复钜鹿郡,至德二年(757年)复邢州。

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迁昭义军于邢州。

五代邢州为节镇辖邢州九县,领辖(洺州、磁州)。先后设昭义军、保义军、安国军。

北宋沿袭邢州,仍置安国军,属河北西路。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为信德府。

金天会六年(1128年)信德府复邢州,辖域沿袭北宋建置,仍设安国军。

元明清:顺德

元初设邢州安抚司,元中统三年(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改邢州为顺德府,割磁州、洺州、威州为属郡”。

至元元年(1264年)改为顺德路,隶属中书省直辖。仍辖内丘、任县、平乡、唐山、邢台、巨鹿、广宗、南和、沙河九县。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顺德府隶属北平行省,永乐元年(1403年)顺德府直隶于京师(北直隶)。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顺德府沿袭明制,仍属直隶省。

1913年,撤消顺德府,原九县改隶大名道后划归河北省。

1925年,以顺德府城厢为顺德市,是直隶省5个自治市之一。

1937年,日本军占领顺德市成立冀南道辖今河北,河南二省32县,

1940年,析置顺德道(道尹驻桥东区,辖今全市15县)。

中共抗日政府:邢台(降为县辖市)

1941年,八路军成立晋冀鲁豫边区(驻涉县),辖冀南四专区(南宫)、太行一专区(邢台)。

1945年,八路军解放邢台,撤销顺德道,太行军区与冀南军区改设邢台(因邢台,故名邢台市),划归邢台(邢台县);

1949年,中国共产党设置河北省,太行一专区、冀南四专区合并为邢台专区,专区行署驻邢台(专区),与邢台分设。

1952年,清河划归邢台专区。

1958年,撤销邢台专区和邢台,划归石家庄和邯郸。

1961年,恢复邢台专区,1964年设临西县划归邢台专区,1970年更名邢台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邢台市

1983年,邢台市再升为地级市,辖桥东区、桥西区、郊区。

1986年,邢台划归邢台市。

1993年,国务院批准,邢台地市合并为邢台市,辖桥东、桥西,隆尧、内邱、任县、邢台、巨鹿、临城、柏乡、南和、平乡、广宗、宁晋、新河、广宗、清河、威县、临西15县,市政府驻桥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