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木耳粥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5味。
白木耳粥的基本资料白木耳粥(《食医心镜》)处方白木耳30克 薤白10克 粳米10克
制法先将白木耳及薤白洗净细切,再与米相和煮作粥。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理气止痛。适用于痢久伤阴、腹痛下重者。
用法用量空腹食用。
白木耳粥相关中药材1、白木耳别名白耳子。
来源为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4~9月间采收。以5月与8月为盛产期。采时宜在早、晚或阴雨天,用竹刀将银耳刮入竹笼中;淘净,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宜冷藏或贮藏于阴凉干燥处。
生境分布寄生于朽腐的树木上。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江苏、浙江、广西、福建、湖北、陕西等地。主产四川、贵州。此外,福建、江苏、浙江、湖北、陕西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银耳,呈不规则的块片状,由众多细小屈曲的条片组成,外表黄白色或黄褐色,微有光泽。质硬而脆,有特殊气味。以干燥、黄白色、朵大、体轻、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佳。
功能主治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①《本草再新》:“润肺滋阴。”②《本草问答》:“治口干肺痿,痰郁咳逆。”③《饮片新参》:“清补肺阴,滋液,治劳咳。”④《增订伪药条辨》:“治肺热肺燥,干咳痰嗽;衄血,咯血,痰中带血。”
2、薤白别名薤根,藠头,大头菜子,野蒜,小独蒜,小蒜,宅蒜,薤白头,薤根,藠子,野薤,野葱,野白头。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鳞茎。北方多在春季,南方多在夏秋间采收。连根挖起,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沸水煮透,晒干或烘干。本品须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生境分布主产东北、河北、江苏、湖北等地。
性状干燥鳞茎,呈不规则的卵圆形。大小不一,长1~1.5厘米,直径0.8~1.8厘米,上部有茎痕;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有纵沟与皱纹,或有数层膜质鳞片包被,揉之易脱。质坚硬,角质,不易破碎,断面黄白色。有蒜臭,味微辣。以个大、质坚、饱满、黄白色、半透明、不带花茎者为佳。
功能主治理气,宽胸,通阳,散结。治胸痹心痛彻背,脘痞不舒,干呕,泻痢后重,疮疖。①《本经》:“主金疮疮败。”②《别录》:“归于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③《千金·食治》:“能生肌肉,利产妇。骨鲠在咽不下者,食之则去。”④唐本草》:“白者补而美,赤者主金疮及凤。”⑤《食疗本草》:“治妇人赤白带下。”⑥《本草拾遗》:“调中,主久利不瘥,大腹内常恶者,但多煮食之。”⑦《本草图经》:“补虚,解毒。”“主脚气;煮与蓐妇饮之,易产。”⑧《本草衍义》:“与蜜同捣,涂汤火伤。”⑨《用药心法》:“治泄痢下重,下焦气滞。”⑩《纲目》:“治少阴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气散血,安胎。”“温补助阳道。”⑾《本草备要》:“利窍。治肺气喘急。”⑿《本经逢原》:“捣汁生饮,能吐胃中痰食虫积。”⒀《岭南采药录》:“和生盐捣烂敷疮;被铁针伤,留铁锈于肌肉,敷之可以吸出。能发散解表,健胃,开膈。”⒁《南京民间药草》:“打烂外敷,治各种疮疖。另外取野菊花煎水内服。”
备注除小根蒜及薤的鳞茎作薤白使用外,尚有山东产的密花小根蒜;东北产的长梗薤白;新疆产的天蓝小根蒜的鳞茎在少数地区亦作薤白使用。
3、粳米别名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生境分布水生或陆生。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①《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②《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③孟诜:“温中,益气,补下元。”④《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⑤《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⑥《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炒米汤:益胃除湿。”
备注稻的类型很多,按米粒的粘性不同,可分为粳稻、籼稻、糯稻等种。粳稻植株较矮,秆硬,叶幅狭,谷粒较短圆,米的粘性较强,胀性小。籼稻植株较高,秆软,叶幅宽,谷粒细长,米的粘性差,胀性大。糯稻在以上二种类型中都有,其米粒中含有多量糊精,粘性最强,胀性小。
4、白木别名野黄皮,鸡卵黄,小柑,小郎伞,搽散,野辣椒。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大管的根或根皮。
生境分布生于旷野,丛林。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治跌打肿痛,骨折,扭伤,风湿痛,喉痛。①《陆川本草》:“驳骨,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肿痛,骨折,风湿骨痛。”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散瘀行气,活血。”③《广西药植名录》:“治跌打内伤,喉痛。”
5、木耳别名黑木耳,木檽,桑上寄生,蕈耳,树鸡,黑木耳,木菌,木蛾,云耳,耳子,光木耳,木茸,木枞。
来源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夏、秋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可人工栽培。分布四川、福建、江苏等地。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性状干燥的木耳呈不规则的块片,多卷缩,表面平滑,黑褐色或紫褐色;底面色较淡。质脆易折断,以水浸泡则膨胀,色泽转淡,呈棕褐色,柔润而微透明,表面有滑润的粘液。气微香。以干燥、朵大、肉厚、无树皮泥沙等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治肠风,血痢,血淋,崩漏,痔疮。①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②《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③《纲目》:“治痔。”④《药性切用》:“润燥利肠。”⑤《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