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ianzi zhencha weixing
[外文]:electronic reconnaissance satellite
用于侦收雷达、通信和遥测等系统所辐射的电磁信号,并测定辐射源地理位置的侦察卫星。它是卫星电子侦察系统的空间部分。卫星将侦收到的电磁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发送到地面接收台站,以分析电磁信号的各种参数和进行辐射源的定位并从中提取军事情报。电子侦察卫星不受地域、天气条件的限制,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对大面积地区长期监视和侦察,获得时效性强的情报,电子侦察卫星已经成为现代战略情报侦察不可缺少的手段。
美国从1962年5月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卫星,获得了不少雷达和通信方面的情报。1971年,美国开始发射多星定位制电子侦察卫星,这类卫星可以长期监视各种地面雷达的配置变化、舰载雷达的特性和位置,监测舰船的类别、等级和航迹。60年代末苏联也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卫星。
分类电子侦察卫星按照定位方法分为两类:单星定位制电子侦察卫星和多星定位制电子侦察卫星;按照侦察目的可分为普查(监视)型和详查型两类。普查型电子侦察卫星能监视大面积地区,测定辐射源的位置和粗略地测定电磁信号的工作频段等参数。详查型电子侦察卫星能全面测量电磁信号的各种参数,测定辐射源的位置。
定位方法单星定位有两种方法:一种称为测角定位法,通过测定卫星-辐射源联线与卫星-地心联线的夹角来定位;另一种称为测向交叉定位法,利用卫星在两个不同位置上测定辐射源的方向,然后交叉定位。多星定位也称时差(距离差)定位。一般使用3~4颗卫星定位,先测定电磁信号到达两颗卫星的时差,也就是测定辐射源至两颗卫星的距离差,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以两颗卫星所在位置为焦点的双曲面。同样可以建立另一个以两颗卫星所在位置为焦点的双曲面。然后根据这两个双曲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来确定目标位置。多星定位比较适合于大面积地区的监视。单星定位和多星定位已经达到几公里的定位精度。定位方法不同,对卫星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也不相同。
技术特点电子侦察卫星具有以下特点:
(1)轨道:电子侦察卫星的轨道为圆形或近圆形。为了兼顾定位精度和卫星长期工作的要求,单星定位制电子侦察卫星的轨道高度一般在400~500公里。多星定位制电子侦察卫星的轨道高度一般在1000公里以上,有利于长期监视大面积地区。
(2)控制:电子侦察卫星采用单星定位时,为了达到几公里的定位精度,要求卫星姿态的控制精度达到0.1°~0.2°。采用多星定位时,卫星姿态的控制精度可以降低一些,但是卫星需要增设轨道控制系统,以严格保持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
(3)电子侦察设备:卫星上的电子侦察设备由天线、接收机和终端设备组成,工作频段在80兆赫至37吉赫范围内。单星定位时,天线可以选用窄波束扫描天线、多波束天线或比相比幅天线。多星定位时对天线的要求较低。侦察接收机在大量密集的电磁信号环境中工作,必须对复杂信号有很高的分选能力,可选用扫频接收机或多路接收机,一般多用后者。终端设备需要处理大量的信号。它的设计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把收到的信号实时转发,这要求在侦察区域附近设置地面接收站;另一种是把侦收到的信号经预处理后存贮起来,待卫星飞经预定的地面接收站时再转发,这要求在卫星上装有大容量存贮器。(见航天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