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技术是谁发明的(榫卯技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说到地下文物,比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大家想到的都是十三朝古都陕西。说到地上的文物,很少有人知道山西。作为地面文物最多的省份,山西拥有古建筑约3万座,包括五台山最著名的武科寺、五台山南山寺、行空寺、应县木塔、皇城相府等。
这些建筑为什么能跨越时间的长河,抵御百年甚至千年的风霜,靠的就是山西古建筑的榫卯结构。这个结构有多巧妙?当时的光明跨越到今天。我们抛弃了榫卯结构了吗?
山西的古建筑其实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缩影。一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台基,用砖或石头堆砌而成。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是房屋主体和屋顶。这两部分一般都是木质的。与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同,木结构之间采用榫卯结构连接。
想学榫卯结构,山西是必须的。这里的木结构种类繁多,造型规范,保存完整,尤其是这里保存的唐代木结构。
这里要注意的是,中国有四座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而且这四座都在山西。比如中国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是忻州市五台县南禅寺的正殿。
我们最熟悉的五台山北高僧东殿,也是唐代木结构之一。其榫卯结构精巧,无论是复杂程度还是观赏性都是独一无二的。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受到高度赞扬。
那么,榫卯结构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以至于我国的古建筑纷纷采用,甚至更多的是依靠榫卯结构来抵御几千年的风霜呢?
大约2500年前,鲁班首先发明了榫卯技术。最简单的榫眼和榫头是两块木头。凸出的叫榫,凹进去的叫榫眼。凹凸结合性极强。
在这里,我们分析它的应力。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可以抵抗来自垂直方向的压力,但一旦遇到来自水平方向的剪切力,就很容易断裂。所以,如果横向剪力可以转化为竖向力,是不是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通过水平和垂直榫卯的结合,将水平力转化为垂直力,保证了建筑的寿命。
此外,榫卯节点受力时可以轻微变形,消耗能量,减轻建筑物的荷载。
最后,榫眼和榫头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它们的膨胀系数是一样的。当加热或冷却时,它们一起以相同的幅度膨胀或收缩,这样建筑物的连接就不会不稳定。而我们现代建筑之所以用钢筋和混凝土,也是因为这两种材料的膨胀系数是一样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榫卯结构真的是中国古代人的惊人智慧。榫卯结构的应用模式是山西应县木塔。始建于公元1056年,至今已近1000年,却依然屹立不倒。经历了多次地震,即使是200多发炮弹的轰炸也没有让它倒下。
时过境迁,世博会中国馆采用榫卯结构,实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所以榫卯技术不会被时代淘汰,但是大量使用榫卯技术的山西古建筑,因为保护不力,加上暴雨的影响,正在一步步走下坡路。如果有一天这些古建筑消失了,我们用什么来见证我们的文明?
说到地下文物,比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大家都会想到十三朝古都陕西。说到地上的文物,很少有人知道山西。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