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蓬莱阁远景
蓬莱水城及蓬莱阁,蓬莱水城坐落于山东省蓬莱市城北丹崖山的东麓,是明清时期中国东部沿海的海防要塞。蓬莱阁位于水城西北部丹崖山上,北临大海,南与古登州府城相毗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建筑群。1982年,蓬莱水城及蓬莱阁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水城背山面海,陡壁悬崖,天险自成,汉唐时就已成为军事重地。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在此始建海防设施,设“刀鱼巡检”。明初洪武九年(1376年)建立水城,永乐六年(1408年)设“备倭督指挥使司”,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设“总兵署都督佥事”,统辖山东沿海的战防事宜,兼管海运。
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曾率水师在蓬莱水城备战抗倭,所以后来这里又名“抗倭城”。
水城以土石混合砌筑而成,平面略呈长方形,周长2200米,仅开南北二门,南门是陆门,与陆路相通,北门为水门,由此出海。
小海(“港湾”的俗称)位居水城正中,平面略呈窄长形,南北长655米,将城分成东西两半,是城内主体建筑,占水面的二分之一,用以停泊船舰、操练水师。明代最盛时,小海沿岸水榭遍布,歌乐之声,通宵达旦,盛况空前。
水城内外还建有码头、平浪台、防浪坝、水师营地、灯楼、炮台、敌台、水闸、护城河等军事设施,形成了严密的海上防御体系,在中国海港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蓬莱阁位于水城西北部丹崖山上,北临大海,南与古登州府城相毗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建筑群。
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明代扩建。该阁坐北朝南,木结构,两重檐,高15米。四周绕以回廊,上悬“蓬莱阁”金字的匾额,是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
蓬莱阁的南边有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龙王宫、观澜台等建筑,另有清碧轩、避风亭、观澜亭、宾日楼及卧碑亭等建筑。
建筑布局高低不等,错落有致,与蓬莱阁宛如同筑,浑然一体,故统称为“蓬莱阁”。
蓬莱是道教所称的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之一。史书记载大禹治水到此,在山洞里祭祀上帝,归治水之大功于九天。后代的秦始皇、汉武帝也都在此求仙以觅长生不老之药。秦时的方士徐福受始皇之命求仙,由此乘舟出海,一去不复返。
观澜亭在蓬莱阁的东南,登亭望沧海、日出,别有一番情趣。观澜亭崖下即古之水城,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曾率水师备倭于此。
蓬莱阁自古就是文人学士聚集之地,今天仍保存有历代观海述景的题刻200余方,翰墨流芳,更为海天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