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为晋之条地。战国时,属赵。秦时,确立郡县,条地属钜鹿郡。
西汉时,境内有条(《后汉书》写作“修”)县、条侯国、条市县、龙条县和广川县。条县,位于今境中东部,故治在南条城(今县城南十余里胡庄),属冀州信都国(治在今河北冀州市)。条侯国,位于今境中部,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封周亚夫为条侯,故治在北条城,亦名亚夫城(今景县城)。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国除,地归条县。条市县,位于今境西部,故治在今县城西三十里大温城,属幽州渤海郡(治浮阳,在今河北沧县)。龙条县,位于今境东北部(今十王殿一带),属兖州平原郡(故治在今山东平原县南20里)。广川县,位于今境西南部,故治在今广川,属信都国。
东汉时,条市、龙条两县并入条县,属渤海郡。广川县属清河国(故治在今河北清河县东)。
三国时,魏将条县之东部划为东安陵县(今吴桥县西北部),故治在宣府镇(今吴桥县窑厂店)。条县、东安陵县、广川县同属渤海郡。
晋时,条县治所移至邸阁城(今县城东北十余里古城村)。
北魏时,条县治所迁至北条城(今景县城)。广川县属长乐郡(治在今冀州市)。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广川县省入枣强县,今广川镇为枣强故治(金时,枣强治所移至今枣强县东南;元时广川镇划属条县)。
景县风景名胜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东光置安陵县。条县、安陵
县属观州(治弓高,在今景县东北40里)。贞观十七年(643年)废观州,条县、安陵县属德州(故治在今山东陵县)。永徽二年(651年),安陵县治所移至白社桥(今景县安陵)。永泰元年(765年),条县改属冀州。景福元年(892年)安陵县属景州(治弓高)。
宋时,条县属冀州,省安陵县。金贞元二年(1154年)条县改属景州(治在今河北东光)。
元太宗八年(1236年),观州治所由东光移来条县城,以条为附郭。至元二年(1265年)改观州复为景州,属河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条县省入景州,辖7乡、21屯、83地方、946村;领吴桥、东光、故城三县。景州属河间府。
清初因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设直隶布政司,分河间东半部为天津府,原属景州之吴桥、东光、故城三县直属河间府,景州为散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地方为社,社上设区,景州辖5区、82社、904村。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为县,景州改为景县,属直隶省。
民国三年(1914年),省下置道,景县属津海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景县直属河北省。翌年(1929年),改社为编乡,景县辖5区、323乡。
1937年,“七七”事变后,景县被日伪军占领。
1938年秋,在王谦寺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五专署。
1940年,为便利抗日,以安陵-景州城-王谦寺为界,将景县划为景南、景北两县。景南县在冯高堡、景北县在后留名府相继成立抗日民主政府。
1945年11月,景南、景北两县合并为景县,于王谦寺成立景县人民政府。
1946年3月县政府迁至县城,辖9个区。
1949年8月,景县属河北省衡水专区。
1952年9月,景县划属沧县专区。
1958年6月,属天津专区。11月,景县、故城、吴桥三县合并为吴桥县,属天津市。县驻地在桑园镇。
1961年6月,恢复景县建置,属沧州专区。
1962年7月,改属衡水专区。
1967年12月9日,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景县属衡水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