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真菌感染

真菌或其产物引起的疾病。广义的真菌病包括对真菌孢子或产物的过敏、毒蕈或真菌毒素引起的中毒等。狭义的真菌病只包括真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真菌原归属植物界,现代分类系统则将其单立为一界。下文则以狭义的真菌病为主。真菌与细菌不同,具有真正的核膜,能产生孢子,没有叶绿素、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产生分枝的菌丝,细胞壁有甲壳质或纤维素。一小部分的真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真菌病特别是皮肤癣菌病,如手、足癣,体癣、股癣等十分常见。系统性真菌病比较少见,但死亡率高。如隐球菌脑膜炎在使用二性霉素B之前,病死率高达90%以上;使用后也在40%左右。随着糖尿病、淋巴瘤等发病增多以及各种疗法使用的增多,条件致病的真菌病也在日益增多。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真菌病发病率较高,深部真菌病的诊断治疗手段有待提高,应引起重视。浅部真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如接触患病的人和动物可以感染头癣、体癣等)或间接接触传播(如穿用公共拖鞋而感染足癣等)。外伤后真菌进入皮下可引起皮下组织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深部真菌病传播则途径较多,常见的是由呼吸道进入,如球孢子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等;还有的是从皮肤(如隐球菌病、球孢子菌病等)、胃肠道(如结合菌病等)进入的。浅部真菌病诊断较易,根据临床表现,刮屑镜检找到真菌孢子、菌丝即可确诊。深部真菌的诊断还应作真菌培养。真菌病的治疗方法有局部用药、口服抗真菌药、手术治疗等。有些真菌如蘑菇可食用,但误食毒蘑菇可致中毒(见毒蕈中毒)。误食含有真菌毒素的食物可致真菌毒素病。放线菌病和诺卡尔氏菌病,表现似真菌病,以前归属真菌病范围,今则归入细菌性疾病。藻病的病原体似真菌,其表现似真菌病,但病原体属原核界,目前尚未分出,仍归在真菌病内。

分类

尚无完善的分类,一般使用的是以菌种分类和按真菌侵入深浅分类。

以菌种分类

如红色毛癣菌引起者称红色毛癣菌病、石膏样毛癣菌引起石膏样毛癣菌病、隐球菌引起隐球菌病等等。此分类法的实行尚存在一些障碍,因为鉴别病原体需要实验室检查,而且同一个部位的真菌病(例如体癣)可由十几种或更多的真菌种类引起,因而菌种命名比较困难。

按真菌侵入深浅分类(里彭采用) 见表。

图常见的真菌病

主要有以下几种。

浅部真菌病

真菌仅侵犯表皮角质层,其原因可能是:

(1)真菌以角蛋白为养料,进行生长繁殖;

(2)血中有非特异性抑制因子,可以随淋巴流直接到达角质层下面,从而阻止真菌侵入角层下面的组织。虽然真菌限于角质层,但其代谢产物可引起真皮的炎症反应,在皮肤上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及脱屑等等,并引起明显痒感。皮疹向周围扩大,中心消退,表现为圆形或环状损害,以后中心部分仍可再发生新的皮损。刮屑或拔发后镜检找到真菌的菌丝或孢子即可确诊。凡是能渗透到角质层的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均有治疗作用。如药物可同时松解剥离角质,使真菌随之脱落,则效果更好。因为许多真菌侵犯手、足部皮肤时都刺激角质层增厚,药物不易渗透,故常需将角层剥脱,才能治愈,侵犯毛发者,则外用药物不渗入,仅用外用药难以治愈,必须口服灰黄霉素或酮康唑。侵犯指甲,多数药物也不易渗入,常需拔甲后再用药物。若有强力渗透的药物(如4~8%丙酮胺甲涂剂)外用也可不拔甲而治愈。

皮下组织真菌病

常形成肉芽肿和化脓性损害,临床表现为疣状或菜花状增生,间有化脓性病变。少数表现为窦道和瘘管,侵犯骨、肌肉等较深组织,破坏性大。皮损一般不痛不痒,顽固难治,切除不完全者,常常再发。虽然这类疾病没有危险性,但常限局于一处不易治愈,并且缓慢发展,个别患肢可致残,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诊断困难时,应作病理检查,并作真菌培养。确诊后及早全部切除病变组织,预后较好。大面积损害者,有的可内服碘化钾,如孢子丝菌病。有的要用二性霉素B,合并5-氟胞嘧啶治疗。也可用三唑类药物如伊特拉康唑、氟康唑等。

深部真菌病

真菌侵犯体内各个脏器时引起的疾病,有时(特别是早期)诊断困难,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化验室检查(包括真菌检查),才能确诊。除几种特殊的深部真菌病(如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等)外,一般条件致病真菌,如念珠菌、毛霉、曲霉等引起的感染,都要从同一个系统中多次分离出同一种真菌,才能高度怀疑为本病。最好作病理检查,查到组织内有侵入的菌丝、芽胞及其周围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则可确诊。但最后还要鉴定真菌的菌种。在病理上只能确定到哪一类菌,例如曲霉的菌丝分隔较窄,分枝呈锐角,而毛霉则菌丝宽大,无分隔,分枝多呈直角。

条件致病菌也称机会真菌,它引起的真菌病要有一定的条件,机体抵抗力低下(如白血病、淋巴瘤、糖尿病等)或有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使用史,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放射等的应用,器官移植,导管的使用,体内高糖、高蛋白、高脂类的静脉输入等,使得许多条件致病菌,如念珠菌、曲霉、毛霉等,甚至花斑癣的致病菌,糖秕马拉色菌等发展繁殖,引起败血症或系统性感染。机会真菌感染早期的症状之一是口腔、咽部鹅口疮;其次注意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肺部和其他系统感染症状,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要提高警惕;还要注意检查尿、痰的真菌情况,如果发现菌丝,要作进一步检查,包括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尿中真菌孢子数量如每毫升超过1000个,可考虑感染。如果原发病严重,已到晚期,条件致病的感染常常也很严重,就较难治愈。不过目前系统性抗真菌药有一定效果,部分患者可得以挽救。

真菌过敏症

吸入真菌孢子或真菌产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有两种:

(1)有的人有家族遗传过敏体质,吸入青霉、曲霉、链格孢、枝孢霉等的孢子后可以发生支气管喘息。支气管喘息有的是在儿童期达到高峰,成年后逐渐好转;也有少数是40岁以后发病,随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可发展成肺气肿,顽固难治。

(2)长期接触真菌孢子后发生过敏,常常是职业上的原因,如农民肺,因接触发霉的干草或其他发霉的农作物,吸入大量真菌孢子而产生急性或慢性的肺部疾患。急性者常有发冷发热、疲乏,数日后缓解,肺部 X射线检查显示轻度纤维性改变。慢性型是长期与过敏原接触,产生敏感,导致阵发性呼吸困难、气管阻塞、口唇青紫、慢性咳嗽等症状。X射线检查有大片纤维性改变、间质性肺部浸润,有时也可见粟粒状浸润结节,偶可引起衰竭而死亡。此病见于潮湿温暖地区,应早期确诊,避免接触过敏原。

少见的真菌病

主要有瘢痕疙瘩性真菌病和假性阿利舍菌病两种。

藻病

由无绿藻中的原藻属引起。不是真菌病,但很象真菌病,因此列于此处。常为外伤后感染得病,损害似肉芽肿病变。镜检、培养鉴定证实此菌即可诊断,可试用二性霉素 B治疗,也可加用转移因子及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