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许家窑人

中国北方发现的早期智人(尼人)化石之一。1974年在和河北交界的山西阳高县古城公社许家窑村东南 1公里的梨益沟西岸的断崖上,发现了很丰富的古人类古文化遗址。迄今为止获得人类化石共17件,包括顶骨11块,其中两块是较完整的左、右侧顶骨,枕骨2块,小孩左上颌一件,右侧下颌枝一块,牙齿两枚。还有大约2万块的石片和石器以及大量的骨器,另外还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许家窑人头骨骨壁甚厚,大于北京猿人的平均值。顶骨弯曲度在横向上比北京猿人小,但比现代人大。在纵向上近于北京猿人,枕骨圆枕没有北京猿人宽而突出,更接近于欧洲尼人,枕骨曲度角大于北京猿人,大脑窝比小脑窝大,但又没有北京猿人明显。颌骨鼻前棘清楚,但向前不超过鼻棘点-上齿槽前缘点的直线,而北京猿人缺乏鼻前棘。颌骨的侧面膨胀,腭很低,上颌联合面很宽,上内侧门齿呈铲形,臼齿的大小、粗壮程度接近北京猿人。下颌枝低而宽。许家窑遗址的石器大都是细小的,石核有原始棱柱状石核,是从打制的台面周围的边缘上打击石片,只有少数利用了自然台面;盘状石核是从砾石或石块的周围边缘向两面交互打击。石片的打制方法有利用自然平面打击石片,打击台面的石片,利用台面凸棱打击石片,垂直砸击的两极石片、修理台面的石片。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和小型单面砍砸器。此遗址的显著特色是石球甚多,大约有1000多个,最大的重达1500克以上,最小的不足100克。

贾兰坡(1976)认为许家窑文化在细石器技术传统上是北京猿人文化和峙峪人文化之间的重要环节,从类型上应归到东亚、北亚和北美的细石器传统范畴之内。

伴生的脊椎动物化石相当丰富,但都很破碎,计有鸟类1种、哺乳动物19种,其中有野马、披毛犀、河套大角鹿、赤鹿、原始牛、葛氏梅花鹿、许家窑扭角羊、裴氏扭角羊、蒙古马、野驴、中华鼢鼠等。从动物群来看,许家窑人生活的时代可能是更新世晚期的前部,大约距今10万年。

许家窑人化石的特征是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可能是属于尼人类型,但还有待于更多的或更完整的材料的发现才能进一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