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钞票的由来

我国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但将纸币称为“钞票”,则是清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以后的事。目前,关于“钞票”一词的起源,经济学家和金融家进行了多番考证,但意见尚未统一,有待进一步考证。归结起来,“钞票”起源之说主要有三种:   一是“钞票”因历史上纸币称“钞”而得名。千家驹、郭彦岗合著的《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认为:“中国的纸币的发行,自宋迄明,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钞字已深得人心,一般习惯以钞为货币的代称,或称钱钞、银钞、钞券,钞票之名也由此而起。”持此说的,还有许涤新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册)中的“钞票”辞条及其他一些经济学著述。   二是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合称说。这种见解比较流行,影响颇广。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说,咸丰三年,清政府发行两种纸币,一种是大清宝钞,另一种是户部官票,宝钞和官票合称为“钞票”。《辞海》(修订本)“钞票”辞条也说: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合称“钞票”。此即纸币称“钞票”之源。   三是纸币称钞票导源于户部官票。这是近年出现的见解。持此说者,主要根据咸丰三年三月刑部尚书德兴等人的奏述:“查钞票之用,与银钱并重,其私造之罪,亦应与私铸同科。”该奏折即指明,“今新行钞票”即户部官票。经查档案资料,户部官票发行早于大清宝钞,户部官票称钞票时,大清宝钞尚未筹备发行。持此说者认为,自户部官票称钞票后,其他纸币亦以钞票称之,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