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白灵菇高产栽培新方法

辽宁省凤城大业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是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的食用菌教学、科研基地。两年来利用塑料日光温室,采用新方法栽培白灵菇,使白灵菇的生物学转化率由过去的30%~40%上升为60%~70%,产量几乎翻了一翻,经济效益增加近1倍。现将其高产栽培新方法介绍如下。   1、区别   1.1过去白灵菇栽培只出1潮菇,这是生物学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采用新的栽培方法之后,现在出菇潮数至少2潮或3潮。头潮菇采用地上菌袋单行墙式摆放立体出菇方法。2、3潮菇采用菌袋脱袋以后竖直埋在地下畦床内的畦式出菇方法。这是提高白灵菇产量的主要做法。   1.2过去白灵菇栽培上采用菌袋一头出菇。现在采用新方法后改菌袋为两头出菇,让每个菌袋头潮出2个优质菇,这也是提高白灵菇产品产量的有效方法。   1.3另外,在栽培原料上用玉米芯取代了棉籽壳,并且采用免发酵方法进行生产,这可能也是导致白灵菇高产的原因之一,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2、栽培   2.1 栽培方式   采用塑料筒袋栽培。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均可采用,常用规格为筒袋折径17cm、长40cm、厚0.005cm。   2.2栽培季节   一般可安排在8月中、下旬以后接种,经养菌90天左右,11月至翌年3月为出菇期。   2.3培养料配方   玉米芯100kg+稻糠10kg+麦麸10kg+石膏1kg+石灰1kg。培养料要求新鲜无霉变,配制前置烈日下暴晒几天,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线消毒。   2.4拌料方法   最好在水泥地面上拌料,把主料和辅料分别称好后配合在一起,均匀混合后浇水拌料,使其含水量达到55%左右。   2.5装袋灭菌   把拌好的培养料装入事先准备好的栽培袋内,装好的料袋要及时灭菌。采用常压蒸汽灭菌,锅内温度达到100摄氏度后保持8小时以上。   2.6料袋接种   经过灭菌后的料袋,待温度下降到25摄氏度以下后,搬入接种室或接种箱进行接种。在料袋的两头接种,一般每千克菌种接20袋左右。   2.7养菌管理   料袋接种后叫菌袋,菌袋要搬入栽培场所进行养菌管理。将菌袋一层层卧倒,3~4行堆垛摆放,一船摆放6~7层高。   养菌场所要求温度最好控制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保持通风良好的环境条件,在无光或微光的条件下进行养菌。   在正常情况下,菌袋内菌丝生长半月后,需用牙签在菌袋菌丝体处扎眼,由于增加了氧气,菌丝生长速度加快。经过40天左右的培养,菌丝体可长满菌袋。再经过40~50天的低温复壮,菌丝体就可达到生理成熟而转入出菇阶段管理。   2.8出菇管理   养菌管理结束后即进入出菇管理阶段。在栽培场所将菌袋单行墙式摆放,高度6~7层,行间留70~80cm的作业道,以便于日常管理和采收。   白灵菇是低温菌,出菇场所在1~15摄氏度时利于菇蕾的分化。白灵菇是变温结实性菇类,因此,在菇蕾形成阶段,出菇场所昼夜要求有1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出菇场所还要有比较明亮的散射光,才利于菇蕾的产生。   当菌袋内发现菇蕾形成时,将袋口撕裂膜解开,同时要向地面、空间用喷雾器喷水,使空间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当菇蕾长至拇指盖大小时,把袋口挽起来,并在菌袋两头各保留一个生长优良的小菇,其他小菇全部摘掉。   当白灵菇长至八分成熟时,即菌盖由内卷逐渐平展后,即可采收头潮菇。头潮菇采收后,养菌10天左右,将菌袋去掉塑料膜,竖直埋在事先做好的畦床内,畦床一般宽1m,长不限,深与菌袋长相等。每平方米埋36袋或49袋,菌袋料面与畦面一平。埋袋后,灌足水,很快产生第2潮菇。管理得当还可以采收第3潮菇。   白灵菇的这种栽培方法,原料丰富,高产优质,经济效益明显,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