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就强调预期的作用。他“把预期和不确定性带到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位置上,这是他对经济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
凯恩斯在理论中引入预期确实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大发展,由此导致的政策后果更是经济学至今仍争论不休的大问题。凯恩斯对长期预期的理论分析产生了许多争论,也拓宽了经济研究的视野。“在凯恩斯后,预期理论继续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重视,预期也被作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予以研究。”
凯恩斯的“无理性预期”论受到了现代货币主义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批判。弗里德曼认为,凯恩斯预期理论在建立宏观经济模型中,应用的是适应性预期,它假定人们以过去的数值为依据预期未来,这在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时是可靠的,然而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在弗里德曼看来,人们在作出经济决策之前,总需要对经济活动的未来前景做出预测,但由于人们不可能完全或充分地了解一切信息,只能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或经验来形成预期,因而他们通常只能依据经济活动的变化逐步地修改自己的预期,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物价等经济总量的变动。这样一来,凯恩斯主义的用通货膨胀来减少失业的政策是否有效就成了问题。具体说来,在短期内,如果政府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人们由于预期错误,使货币工资慢于物价上涨,那么,当雇主感到实际工资下降时,就会增雇工人,而工人还来不及调整自己的价格预期,因而相信提高了的货币工资代表较高的实际工资,于是也就愿意就业。这样一来,通货膨胀就刺激了就业的增加。但是,这种情况不会持久,从长期来看,一旦工人了解到货币工资买不到预期那么多的物品,觉察到实际工资已下降时,他们就会产生适应性预期,并据此要求提高工资或减少失业以适应物价上涨水平。由此可见,通货膨胀政策在短期内可以奏效,但在长期内无效。
以理性预期学派小罗伯特·卢卡斯等为代表的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学家,不是从心理学而是从经济学领域探讨了预期形成的机制问题。但由此又走到了凯恩斯经济学的对立面。在西方经济学中,对凯恩斯预期理论的怀疑者很多,然而明确指出凯恩斯经济学有缺陷的是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理论的形成,成了否定凯恩斯理论和政策主张的理论依据。当然不论理性预期多么具有理性,它总不能改变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事实。未来的不确定性,总会使包括理性预期在内的各种预期,不完全符合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或者说,总会使预期带有不完全理性的特征。
凯恩斯认为预期使经济从一个均衡位置变到另一个均衡位置,预期的变化是引起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这为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搂平经济周期过程中发挥预期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提供了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