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稻田养鱼

一种淡水鱼类饲养方式。中国在水稻田中养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00年左右。但长期以来只见于某些偏僻山区,技术水平和产量都低。20世纪50年代中国稻田养鱼面积曾达1000万亩。以后随稻田耕作制度的变化和化肥、农药用量的增加,稻田养鱼面积大幅度下降。70年代以来,又逐步恢复。1984年的饲养面积近1000万亩。稻田养鱼在日本已有约 100年历史。从20世纪初开始,印度、马达加斯加、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美国以及亚洲一些国家都进行了稻田养鱼,但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较为盛行。

饲养对象

传统饲养对象主要为鲤。现中国提倡以养草鱼为主,鲤、非鲫及其他鱼类亦有饲养。放养草鱼苗,可使鱼苗和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长:一方面,鱼摄食杂草和害虫,鱼的粪便肥田,可使水稻增产,多的达10%以上;另一方面,又能获得进一步养殖商品鱼的鱼种或直接供出售的食用鱼。

饲养方法

养鱼前须将稻田田埂加宽、加高到50~67厘米,并拍打结实;同时开挖绕田埂的鱼沟、鱼溜,挖出的秧棵密植在靠埂一行中,形成篱笆状的稻墙。这样既弥补了挖沟溜时损失的面积,又可防止大雨漫埂时逃鱼的危险。进出水口须安装拦鱼栅。利用稻田养鱼有两种不同类型:

(1)放养鱼种。只要大水不淹、天旱仍有水灌溉以维持一定水位的早、中、晚稻田均可放养鱼种。在早稻田中尤适宜放养,一般在插秧3~4天后进行,此时恰值鱼苗适口食料──浮游动物丰富的时期,对鱼苗生长十分有利。每亩放养鱼苗(仔鱼)一般为2000尾左右。在中稻或晚稻田中放养 7厘米以下的“夏花”一般每亩 800~1000尾。

(2)养食用鱼。凡只种一季水稻的冬闲田、冬囤水田和湖区的低洼田都可养食用鱼。先在单季稻收割稻穗后即灌水加高水位,淹没稻草使其腐烂,以培育浮游生物。然后投入草鱼种并搭配鲢、鳙等进行混养。一般需投饵料,到翌年插秧前捕起,不足上市规格的可作为大鱼种供池塘、湖泊养成商品鱼。

日常管理

管理的关键是防止大雨时逃鱼。此外在施用化肥作为追肥时注意用量适当,分片间隔施放。农药应选用高效低毒的,用量要按规定并须喷撒在稻叶上而不喷入田水中。在水鸟、水蛇、水鼠、水獭多的地方,应设防护装置防止捕食鱼类。捕捞时可在夜间缓慢放水,使鱼游入鱼溜后于早晨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