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emen Minzhu Renmin Gongheguo
[外文]:The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Yemen/Jumhuriyah al Yamaniyah ad Dimuqratiah ash Sha‘biyah
亚洲西部国家。简称“民主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南部。南临亚丁湾和阿拉伯海,当亚、欧、非海上交通要冲,战略要地。陆邻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沙特阿拉伯和阿曼。面积336869平方公里,人口222.5万(1984)。首都亚丁。
地处阿拉伯高原南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000~2700米。沿海为狭窄的低平原;东北部为鲁卜哈利沙漠一部分,内地是一系列平行山脊所组成的高原,接近平原处常成陡崖,阻隔沿海与内陆交通。山脊和高原被许多陡崖沟谷所切割,地形破碎,岩石裸露,局部有风积黄土。高原向东低降到300米以下,高原上散布有许多大小涸河,其中哈德拉毛河全长640公里左右,冬季只部分河段常年有水,部分渗入地下,河段干涸。谷地土层肥厚,并有山水灌溉,是主要农业区,沿河有许多居民点。此外,中部的哈季尔涸河,西部的拜纳河和图班河等,沿岸水源比较充足处都是灌溉农业区。
全境属热带沙漠气候,酷热,雨量稀少。沿海平原11月至翌年4月盛行东北风为凉季,1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6~9月为热季,7月气温常超过38℃。内陆高原气温较低,夏季较凉,冬季较冷,有霜冻和降雪,雨量随高度递增。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由于风向多与海岸平行,降雨不多,年降水量仅50毫米,只有邻近也门的山地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750毫米,从西往东减少,接近阿曼附近地区为250毫米。高原以北沙漠地区几乎终年无雨。地面植被随地势和降雨变化而异,海拔1000米以下有少数带刺灌木,较高地区生长浓密丛林,著名的乳香产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水较多地带。
人口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 7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各涸河谷底绿洲和沿海港口,亚丁集中近1/6的人口。沿海居民多靠捕鱼、海上贸易和港口服务工作为生。沙漠边缘地区居民多从事游牧业。居民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以逊尼派为主。阿拉伯语为国语。
历史上民主也门和也门曾是一个国家。公元 7世纪都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6世纪后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839年英国侵占亚丁,以后不断扩张,组成“亚丁殖民地”。嗣后又迫使亚丁东、西邻近的25个苏丹国和酋长国,组成“亚丁保护地”。1959~1963年,英国又将“亚丁殖民地”以及13个苏丹国和酋长国组成“南阿拉伯联邦”。原“亚丁保护地”未加入“联邦”的部分,则称“南阿拉伯保护地”。当地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展开武装斗争,于1967年赢得独立,成立南也门人民共和国。1970年改称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农牧业国家。独立后,实行“经济解放政策”,颁布国有化法和土地法,加强国营企业和农业、渔业合作化,国民经济有一定发展。1982年全国约54%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农业总产值4058万美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3%,粮食和畜产品均不能自给;可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0.6%,已耕地约占可耕地58%,水浇地占已耕地12%。耕地零星分散,主要在土地肥沃和有灌溉水利的绿洲和梯田上。1982年新建农牧业项目39个,其中包括灌溉系统、 养畜场、农业指导和研究中心。主产粟子、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蔬菜等。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拉赫季、艾赫沃尔和阿比扬是主要植棉地。此外,有芝麻、烟草和咖啡等。水果有柠檬、香蕉、杧果等。椰枣树多种在地势较低的河谷沿岸。牧畜主要有骆驼、牛和羊。海上渔业资源丰富,渔业较发达,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5%。1981年鱼产量 13.3万吨。主产金枪鱼、鲨鱼、龙虾等。穆卡拉、希赫尔和亚丁是渔业中心。沿海盐产丰富。
独立后,工业有所发展,1982年工业总产值2.23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16.5%。建有纺织、印染、制革、造船、水泥、铝制品、家具、芝麻榨油、食品加工等工厂。1954年利用进口原料在亚丁建立炼油厂,60%产品供出口。工业大部分集中在亚丁。
境内无铁路。海运是沿海主要运输工具。国内运输主要依靠公路、骆驼和空运。1981年公路总长6500多公里,其中铺面公路1065公里;以亚丁为中心,东通沿海各城市和哈德拉毛地区及内地,西部有分别通也门和曼得海峡地区的公路。全国有7个机场,亚丁为国际机场所在。
对外贸易发达,转口贸易尤盛。与70多个国家有贸易关系,同西方和日本的贸易额占50%以上。1977年以来,加强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关系。1979年被接纳为经互会观察员。进口以机械装备、建筑材料为主,占进口额一半以上,粮食占1/3。出口以鱼产品、棉花、皮张、咖啡、原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