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藻类对淡水渔业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藻类是自然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藻类对渔业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来源,也上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浮游植物量的多少是水体生产力的高低的标志之一。但另一方面,某些藻类也会对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被人们忽视。下面就简介几种对渔业生产产生危害的藻类及防治方法:

1 青泥苔

青泥苔是丝状绿藻(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的总称。青泥苔在春季随水温逐渐上升,在池塘浅水处开始萌发,早期像毛发一般附着在池底,颜色深绿,逐渐繁殖成丝网一样,附着在池底或漂浮于水中,衰老时变成棉絮状,漂浮水面,颜色为黄绿色。

池塘中生长大量青泥苔,会消耗水中营养盐,使池水变瘦,鱼苗鱼种所需的浮游生物不能大量繁殖,严重影响鱼苗鱼种生长。另外,鱼苗或鱼种往往游进青泥苔中出不来,易造成死亡。主要危害草鱼、鲢鱼、鳙鱼等苗种,危害季节主要集中在5—9月份。

青泥苔可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或用毎亩50kg草木灰撒于青泥苔上,使其见不到阳光而死亡。已放养池塘用0.7mg/L硫酸铜全池遍洒,可有效地杀灭青泥苔。

2 水网藻

水网藻是一种绿藻,属水网藻科。它的集结体像网袋,因此称水网藻。喜生长在浅水处,在含有机质多的肥水中繁殖最快,春季较常见。水网藻大量繁殖时,象鱼网一样张在水中,对鱼苗危害比青泥苔更为严重。

水网藻在我国较常见,特别是用茶粕清塘后的池塘能助长水网藻大量繁殖。防治方法同青泥苔。

3 蓝藻

蓝藻又称湖靛和铜锈水,由蓝藻中铜绿微囊藻和水花藻微囊藻大量繁殖而形成。在盛夏天气炎热时,由于大量繁殖可以池塘水面形成铜绿色水华。这种藻类在碱性水体(PH8—9.5),水温28—32℃最快。由于微囊藻外面包着一层胶质,一般鱼类均不能消化,过度繁殖衰老死亡后,蛋白质易分解,并产生有毒羟氨(NH2OH)和硫化氢(H2S),这些毒物浓度大时,会影响鱼类生长,严重时能使鱼类中毒死亡。

蓝藻大量繁殖时,在晚上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氧气,容易造成缺氧泛池,当蓝藻进行强烈光合作用时,会使水体PH值急剧上升,致使鱼体硫胺活性增加,使鱼体内维生素B1减少,导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系统失灵,兴奋性增加,活性加剧、痉挛,鱼体失去平衡。

防治方法:可定期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定期换水,不使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大量繁殖时可遍洒硫酸铜(0.7mg/L)施药后应注意及时开增氧机,或尽快加注新水。

4 甲藻

甲藻是水体中常见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有多甲藻我裸甲藻。

多甲藻为黄褐色,大量繁殖时,在阳光照射下呈红棕色,也称“红水”和“铁锈水”。鱼吃了以后在消化道中出现许多气泡。甲藻死亡后产生可致鱼死亡的有毒甲藻素。

多甲藻和裸甲藻喜欢生长在含有机质多,硬度大,水呈微碱性的池塘中。它们对环境改变敏感,水温、PH值突然变化会引起藻类大量死亡。鱼类是否因甲藻引起死亡,应仔细计算消化道内的甲藻数量,少量甲藻对鱼类是没有危害的。该藻类主要危害鱼苗鱼种,成鱼养殖较少见。

防治方法: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施放生石灰,或用0.7mg/L硫酸铜全池泼洒。

5 卵甲藻

卵甲藻属裸甲藻目胚沟藻科卵甲藻属。因它只生活在微酸性(PH5—6.5)的淡水水体中,故也称嗜酸性卵甲藻,是寄生性藻类,群众也称之为打粉病。

卵甲藻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动孢子,也称裸甲子,裸甲子在水中迅速地游动,遇到鱼类,只要可能,就附着上去,然后丢掉鞭毛,静止下来,开始其寄生生活,逐步形成嗜酸性卵甲藻。裸甲子附着鱼体后,一方面吸收寄主的养料而长大,一方面刺激鱼体,使体表增生大量粘液细胞,将自己包围覆盖,在鱼体表逐步形成一层层白色粉状结构,故称打粉病。粉块脱落后发炎溃烂,往往引起肤霉病继发,最后病鱼瘦弱,大批死亡。

嗜酸性卵甲藻对其所在的水体所有鱼类圴能寄生,其危害性鱼种比成鱼在,家鱼比野杂鱼来烈,其中草鱼种为甚。

防治方法:可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发病季节用生石灰全池泼洒,但切记用硫酸铜治疗,否则会加速其发病。

6 金藻

主要是由舞三毛金藻和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小三毛金藻分泌容血素我鱼毒素,从而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当水中小三毛金藻密度超过3000万个/升时,水呈黄褐色,鱼类即会中毒开始死亡,在每升1500万个左右时也会引起轻度中毒,鱼类中毒一般发生在清晨,呈现浮头状态。鱼类对小三毛金藻毒素的忍耐力和对缺氧状态忍耐力基本一致,但病鱼状态和缺氧时浮头现象迥然不同。对小三毛金藻的毒素以鲢、镛鱼为最敏感,其次为草鱼、鲤鱼、鲫鱼。

小三毛金藻生活在盐度和硬度较高的水中,盐度4‰以上,氯化物含量2000mg/L,硬度40度以上,PH值7.2—9.6时生长繁殖最快,多发病在距海近或在盐碱地边上建的池塘中。

防治方法:主要采用换池或加注新水以减轻病情发展,用硫酸铜(0.7mg/L)治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7 其它一些藻类

如底栖藻类,适当存在,对渔业生产有利,但当池塘水体过肥,藻类急剧繁殖并发生大量死亡,池水由原来高度肥水一变成为严重缺氧甚至有毒坏水,发生水变,从而导致泛池死鱼。

防治方法:适当施肥,定期注水,发生水变身时可开增氧机,或采用其它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