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那么,中国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软科小院小编就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春节、灯会、庙会、端午节、黄帝祭典、抬阁、农历二十四节气、茶艺·茶俗、三月三、婚俗,其中,端午节、农历二十四节气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汉族传统婚俗、抬阁、庙会、灯会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1、春节
国家非遗
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过这个节日,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习俗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民间社火、游锣鼓、上灯酒、迎财神、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一系列民俗,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传统民俗。春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春节,如羌年、苗年、土家年、彝族年、侗年、藏历年等,为国家级非遗,羌年更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灯会
国家非遗秦淮灯会自贡灯会豫园灯会
灯会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群众性节庆活动,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民俗。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不同地区的灯会特色各不相同。中国著名的灯会有自贡灯会、秦淮灯会、成都熊猫灯会、昆山中秋灯会、上海豫园灯会、德阳灯会、开封大宋上元灯会、武汉东湖灯会、西安新春灯会,其中,秦淮灯会、自贡灯会、豫园灯会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秦淮灯会更是素有“天下第一灯会”“秦淮灯彩甲天下”美誉,自贡灯会有“天下第一灯”美誉。
3、庙会
国家非遗厂甸庙会火宫殿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庙会形成与发展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多设在庙内及其附近。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庙会”外,还有东岳庙会、白云观庙会、万岁山春节大庙会等国内有名的庙会。厂甸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庙会、晋祠庙会、上海龙华庙会、赶茶场、泰山东岳庙会、武当山庙会、火宫殿庙会、佛山祖庙庙会、药王山庙会、苏州轧神仙庙会、九华山庙会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端午节
世界非遗国家非遗
端午节,又名重午、端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属于岁时节日民俗,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民俗。端午节在全国各地流传广泛,尤其是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最具代表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买购网小编推荐中国其他著名节日民俗: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5、黄帝祭典
国家非遗中华三大祭典
黄帝祭典是祭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民俗活动,与妈祖祭典、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信仰。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据记载,周威烈王四年(前422)秦灵公作吴阳上,专祭黄帝。汉代以后,祭祀黄帝形成朝廷定例。黄帝祭典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祀典礼仪,大致可分为官(公)祭、民祭两种形式。至今,全国著名的黄帝祭典活动有黄陵县的黄帝陵祭典、新郑黄帝拜祖祭典、缙云轩辕祭典,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软科小院小编推荐中国其他国家级非遗信仰民俗:闽台送王船、妈祖祭典、祭孔祭典、关公信俗、保生大帝信俗、黄大仙信俗、炎帝祭典、大槐树祭祖习俗、舜帝祭典等。
6、抬阁
国家非遗
抬阁是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种民俗巡游表演形式,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等艺术于一炉,造型优美,画面壮观,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在民间盛行不衰,中国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民俗之一。抬阁的种类繁多,各地抬阁的艺术形式各有特色,以金坛抬阁、徽州抬阁、广东抬阁、安阳抬阁和山西平阳抬阁最为著名。葛渔城重阁会、宽城背杆、隆尧县泽畔抬阁、清徐徐沟背铁棍、万荣抬阁、峨口挠阁、脑阁、金坛抬阁、浦江迎会、肘阁抬阁、霍童铁枝、福鼎沙埕铁枝、屏南双溪铁枝、海沧蜈蚣阁、阁子里芯子、周村芯子、章丘芯子、长乐抬阁故事会、珠梅抬故事、南朗崖口飘色、湟中县千户营高台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农历二十四节气
世界非遗国家非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的代表。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三门祭冬、安仁赶分社、苗族赶秋、壮族霜降节、石阡说春、送大暑船、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内乡打春牛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8、茶艺·茶俗
国家非遗潮州工夫茶艺白族三道茶俗瑶族油茶习俗
中国茶艺,是中华文化之国粹,属于日常生活民俗,也是中国著名的传统民俗。茶艺起源于中国,盛于中国南方,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潮州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世界著名的茶叶生产大国,也产生了千姿百态的饮茶习俗。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在非遗饮茶民俗中,茶俗(白族三道茶)、瑶族油茶习俗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三月三
国家非遗少数民族盛大节日民俗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也是中国著名的节日民俗。三月三不仅壮族是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瑶族、侗族、苗族、黎族、畲族等民族传统节日。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黎族人称三月三为谈爱日,与海南苗族节日相同。畲族群众聚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的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款待宾客,以驱邪祈福。此外,在北方,每年三月三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去黄帝故里寻根拜祖。壮族三月三、黎族三月三节、报京三月三、畲族三月三、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三月三还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婚俗
国家非遗汉族婚俗蒙古族婚俗
婚俗是指与结婚有关的风俗,在中国,各民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婚俗。具有代表性的有汉族传统婚俗、蒙古族婚俗、朝鲜族婚礼、达斡尔族传统婚俗、赫哲族婚俗、畲族婚俗、瑶族婚俗、彝族传统婚俗、裕固族传统婚俗、回族传统婚俗、哈萨克族传统婚俗、锡伯族传统婚俗等,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中国人生礼仪代表性民俗。其中,汉族婚俗讲究三书六礼、闹洞房、三朝回门等习俗,尤其是宁海十里红妆婚俗和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最具代表性。宁海十里红妆婚俗是我国的一项古老的传统民俗,素有“世界红妆看中国,中国红妆看宁海”的美誉,包括定情、做媒、相亲、备嫁妆、迎嫁妆、花轿迎娶、拜天地、闹洞房、回门等结婚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