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歌百灵(学名:Mirafra albicauda,英文名:White-tailed Lark)是百灵科歌百灵属的鸟类。
中文学名:白尾歌百灵
拉丁学名:Mirafra albicauda
英文俗名:White-tailed Lark
命名作者:Reichenow, 1891
中文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百灵科(Alaudidae)
中文属名:歌百灵属(Mirafra)
繁殖区:非洲 : c, ec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名称类别【中文名称】白尾歌百灵
白尾歌百灵【拉丁学名】Mirafra albicauda白尾歌百灵
【命名时间】Reichenow, 1891
【英文名称】White-tailed Lark
【科属分类】鸟纲、雀形目、百灵科、歌百灵属
外形特征
白尾歌百灵是小型鸣禽。它们具有浅灰色的上体,每一片羽毛都有黑色的斑纹和浅褐色的羽缘。白腹,有较宽的白色眼眉,并有黑色眼纹。嘴较尖细而呈圆锥状。鼻孔上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跖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长而直。
地理分布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白尾歌百灵分布图)白尾歌百灵白尾歌百灵分布图
生活习性
生活于非洲干燥的草地及灌木覆盖的平原和矮山。单独或为分散群。常于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状飞行。于地面,或于飞行时,或在空中振翼同时缓慢垂直下降时鸣唱。栖息于广阔草原上,高飞时直冲入云,在地面亦善奔走,受惊扰时常藏匿不动,因有保护色而不易被发觉。秋冬季常结集大群活动。常站高土岗或沙丘上鸣啭不休,鸣声尖细而优美。
集群在地上寻食昆虫和种子。主要以草籽、嫩芽等为食,也捕食少量昆虫,如蚱蜢、蝗虫等。
生长繁殖
雄鸟求偶时在空中鸣唱或在高空拍动翅膀。巢筑在地面凹处或草丛中、由杂草草叶和细蒿秆等构成,表面多有杂草掩蔽。巢呈杯状。5—6月间产卵,每窝产卵大多为2-5枚。卵表面光滑具褐色细斑。卵白色或近黄,表面光滑而具褐色细斑,大小约为23毫米×18毫米。大约经过15天孵化,雏鸟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赤身裸体,只在一些部位长有绒羽,7天后才睁开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