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呢绿色GDP就是在传统GDP数量的基础上,扣除或增加环境、资源和生态变化的因素。绿色GDP可以真实、客观反映经济增长在环境、资源、生态方面付出的代价,或者反映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在这几方面得到的收益,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eGDP]的核算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或geGDP]核算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改进GDP的核算。尤其是1993年联合国会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归纳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环境核算体系(seea)”,包括绿色GDP的核算。 “绿色GDP”核算的最初目的,主要是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总量,即通过调整GDP,使决策者明白经济发展引起环境损害,从而使决策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避免环境的损害。实际上,绿色GDP也不是一种最有效的办法,使决策者去关心和保护环境,因为保护环境需要改变经济行为本身,而不是仅仅改变核算惯例。 绿色GDP是扣除了自然资产(包括资源和环境)损失之后的新创造国民财富的总量指标。它是指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额,或者说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造资本、资产(知识和技术等)以及自然资本、资产(矿产、森林、土地、水、大气等)。绿色GDP的计算公式为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 在绿色GDP核算中,虽然存在资源损耗和环境退化的价值无法直接通过市场买卖来衡量技术上的困难,但绿色GDP核算有利于改变单纯的经济增长的观念,它要求不仅要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还要反映生态污染、生态破坏(既报喜也报忧)等,以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它成为一种潮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三、绿色GDP森林核算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绿色GDP森林核算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范围内,由所有常驻机构单位生产的扣除森林资源消耗、恢复经常性支出后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货物和服务)价值之和。 绿色GDP森林核算是指在不考虑其他资源消耗和环境降级的情况下,把市场估价或类似市场估价的森林资产消耗价值和森林生态环境降级价值以及森林资源恢复费用、防止森林生态环境降级费从现行的GDP中扣除。它只是用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降级对GDP的具体的调整,是一种具体的绿色GDP资源核算。它没有包括土地、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海洋、草地、矿产等资源的调整。因此,绿色GDP森林核算对GDP的调整影响要比所有资源的调整影响小得多。 四、绿色GDP凸现林业主体地位 从改革开放开始直到1990年初期,林业在中国宏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无足轻重;其实,仅仅作为一个专业经济部门的林业,在社会上籍籍无名。进入90年代以来,林业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的命运开始出现转机。 首先,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受到中国政府的推崇,生态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渐得到扶持。其次,随着中国人均GDP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追求开始出现多样化,大家对公共服务、社会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必然导致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再次,多年来的经济持续高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渐次显现,生态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生态建设的落后现状已难以回避。 由于绿色GDP的缺席,大力发展经济、促进GDP增长时,从不将自然环境的破坏,生态效益的损失等纳入发展成本,从而也暴露了林业在整个宏观发展战略中的从属地位。尽管这些年来政府不断加大生态建设的投资,但林业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中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仍未得到明显扭转,中国林科院的专家将此定义为“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几个特点非常鲜明突出。 一是相持的脆弱性。这个阶段的平衡,是一种费了很大力气才换来的平衡,反弹的力量非常,工作做好了就会进一步前进,步入良性循环,反之就可能产生逆转,复归旧态,好比一场势均力敌的拨河赛,进进退退,反反复复,拉锯非常厉害,稍一松动,就会输掉比赛;二是相持的不稳定性。这个阶段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影响事务发展的因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很大,如果驾驭不好,就可能产生失误,导致事业徘徊或倒退;三是相持的反复性。在这个阶段国家的经济发展处在一个重要的爬坡时期,人们对追求经济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对立十分尖锐,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使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出现反复或动荡不定,淡化或丢失生态建设这个主题,并导致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四是相持的艰巨性。从“治理小于破坏”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治理与破不相持”进入“治理大于破坏”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特点说明在生态建设上我们没有理由盲目乐观、掉以轻心,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林业生态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稳步发展。矢志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生态服务的林业,需要强化主体意识。 其实,没有林业事业的发展,显然不是全面发展,没有林业事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无从谈起;没有林业事业的壮大,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无本之木。 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林业强化主体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而绿色GDP则在实践层面上使林业突现其主体成为可能。在绿色GDP的价值体系内,同工业生产、外贸出口等经济行为一样,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也是评价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之一。形象地说,现在不仅要将豪华气派的别墅盖好,别墅附近的那条臭水沟和那片裸露的荒山也要治理好。 绿色GDP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因素一视同仁,不存在孰重孰轻的概念,毫无疑问,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短视”行为,真正使林业的主题意识得到凸现--林业本身也是发展目标之一。 未经生态环境评估,在自然保护区内盖宾馆,在人迹罕见的森林深处修电站,在森林簇拥的冰川上架索道......诸如此类追求经济利益,漠视生态效益的事件,随着绿色GDP的推行,将永远失去其新闻价值,也将不再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甚至不再出现。 建立中国特色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许多技术上、制度上、观念上的困难,更有许多尚在突破的学术领域。但是,绿色GDP给了我们美好的期盼和开始。也许,现在我们只能这样说。不过,可以肯定地说,绿色GDP将带给中国生态建设事业又一个灿烂的明天,一个令人充满无限憧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