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地椒草

概况

异名:地椒(《庚辛玉册》),头晕药、蓝布正(《贵州民间方药集》),南布正(《贵阳民间药草》),水益母(《湖南药物志》),南水杨梅(《全国中草药汇编》),追风七(陕西)。

基源:为蔷薇科路边青属植物柔毛路边青的全草和根。路边青属全世界有70余种,中国约3种。

原植物:柔毛路边青Geum iaponicum Thunb.var.chinense F.Bolle

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簇生。茎直立,高25~60cm,被黄色短柔毛及粗硬毛。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1~2对,其余侧生小叶呈附片状,连叶柄长5~20cm,叶柄被粗硬毛及短柔毛,顶生小叶最大,卵形或广卵形,浅裂或不裂,长3~8cm,宽5~9cm,顶端圆钝,基部阔心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大圆钝或急尖锯齿,两面绿色,被稀疏糙伏毛,下部茎生叶3小叶,上部茎生叶单叶,3浅裂,裂片圆钝或急尖;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边缘有不规则粗大锯齿。花序疏散,顶生数朵,花梗密被粗硬毛及短柔毛;花直径1.5~1.8cm;萼片5,三角卵形,顶端渐尖,副萼片狭小,椭圆披针形,顶端急尖,比萼片短1倍多,外面被短柔毛;花瓣5,黄色,近圆形,比萼片长;花柱顶生,在上部1/4处扭曲,成熟后自扭曲处脱落,脱落部分下部被疏柔毛。聚合果卵球形或椭球形,瘦果被长硬毛,花柱宿存部分光滑,顶端有小钩,果托被长硬毛,长约2~3mm。花果期5~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7卷.226页.图版33:9)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2300m的山坡草地、田边、河边、灌丛及疏林下,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新疆。

生药

栽培:适于凉爽、湿润环境,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种植。用种子繁殖,于10月播种,直播。按行株距各26cm开穴,深5~6cm,先施人畜粪水,稍加覆土,然后将种子拌入草木灰或细土后播下,每亩用种量0.5kg。播后覆土,以不见种子为止。出苗后需用人畜粪水追肥1次。苗高7cm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补苗,每穴留苗2~3株,生长中追肥3次,注意勤除杂草。收割后迹地,需勤加管理,结合中耕施土杂堆肥。

采集:夏、秋季采收全草或根,除去茎叶、根须及泥沙,晒干或鲜用。

贮藏: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水杨梅甙(Gein,Geoside)、鞣质、三萜类桃门酸(Tormentic acid)、三萜甙、酚性甙。其中水杨梅甙有强的利尿作用。

参考文献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4;(6):36。

药理

本品所含水杨梅甙有强利尿作用。

参考文献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4;(6):36。

药性

性味:《纲目》:“辛,温,有毒。”

功效:补虚益肾,活血解毒。

主治:头晕目眩,四肢无力,遗精阳痿,表虚感冒,咳嗽吐血,虚寒腹痛,月经不调,疮肿,骨折。 ①《纲目》:“治疔疮肿毒。” ②《峨眉药用植物》:“治咳嗽及吐血。” ③《国药的药理学》:“利尿。”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头晕,失眠,四肢无力,口味不开,身体虚弱;又可治遗精,缩阴,表虚热。” ⑤《四川中药志》:“平肝气。治虚劳咳嗽,肺痿声嘶。” ⑥《湖南药物志》:“温中,行气,止痛。” ⑦《贵州植物药调查》:“活血,接骨。” ⑧《贵州草药》:“解表散寒,壮阳补虚,和血,解毒。治感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贵州民间药草》:“治头晕疼痛:头晕药30g,仙桃叶30g。研末,肉汤或油汤送下,每服15g。 ②《贵州民间药草》:“治虚弱咳嗽:头晕药、黄精、竹叶黄、夜寒苏、白胭脂花根、川牛膝、姜各9g,水煎服。” ③《贵州草药》:“治月经不调:头晕药、血当归各12g,龙芽草、对月莲、泽兰各9g,月季花7朵。酒500g泡服,早晚各服15g。” ④《贵州民间药草》:“治肾亏体弱阳痿:头晕药60g,五谷根120g,枸杞60g,肉桂15g,黄精15g,猪肾5个。用文火煮约2小时,分3日服完。”

单方应用:①《贵州草药》:“治疔疮:头晕药捣绒外敷。” ②《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治疟疾:南布正9g,冲烂,蒸甜酒服。”

食疗:《贵州民间药草》:“治老年头晕:头晕药60g,炖猪肉;肉汤煮绿壳鸭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