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南通博物苑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

南通博物苑,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东南的濠河之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一个博物馆,由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状元、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实业家张謇创办。1988年,南通博物苑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曾为清代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年(1904年)张謇向清政府学部建议在京师开办国家博物苑,但未被采纳。1905年张謇以个人财力在家乡购地35亩,创办了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兴建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最初属于张謇在1902年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他创办博物苑的动机在于作为学校的辅助教育,其办苑的宗旨以“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博物苑占地23300平方米,以中、南、北三馆为三座主要的建筑,主要有四个陈列馆,分别陈列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分的文物与标本2900多件,因当时馆内有培养动植物的园圃,故名“博物苑”。中馆建成最早,为三开间中式平房,上部加盖一间二层尖顶小楼。南馆陈列面积最大,平面凸字形,为一座西式二层楼房,北楼为五开间二层中式楼房,东楼为一座中式楼房。

南馆的馆室外还建有古像亭,四周环置大型的石刻、石雕等文物,这些文物和标本来源于各地人士和寺院捐赠、售予。1914年曾编印过《南通博物苑品目》,共收录文物、标本2973号,1933年增至3605号。博物苑内另有谦亭、园秀亭、相禽阁、藤东水榭、花竹平安馆等园林建筑,真正做到融合科学文化与民族传统为一体,实现现代博物馆与传统园林建筑的完美结合。

抗日战争期间博物苑被毁,1951年南通博物苑正式恢复,改名为“南通博物馆”。同时博物苑的园林部分被辟为人民公园,馆内有库藏的文物三万多件,陈列面积达600多平方米。重新修建后的博物苑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建筑、设施和格局,还保持了其作为园林化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这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