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ule Zhihui
维吾尔族古典长诗。11世纪维吾尔族诗人、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尤素甫·哈斯·哈吉甫撰。尤素甫·哈斯·哈吉甫于11世纪初叶出生在喀拉汗王朝的首府巴拉萨衮(又称“虎思斡耳朵”,遗址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楚河南岸),后来生活和创作于喀拉汗王朝的又一政治文化中心喀什噶尔。在他50多岁时,于1069至1070年,完成此书,并把它奉献给当时喀拉汗王朝的君主阿布·阿里·哈桑·本·苏莱曼·布格拉汗。布格拉汗对这部巨著十分赞赏,授予尤素甫以“哈斯·哈吉甫──御前侍臣”的称号,让他在宫廷供职。卒年不详。
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生活的年代,曾经盛极一时的喀拉汗王朝已经分裂为东西二部,宫廷内讧,战乱频仍,法度毁坏,世风日下,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面对这一社会现实,诗人创作了以阐明兴邦治国之道为主题,“把人们导向幸福”的《福乐智慧》。
《福乐智慧》正文长达 13000余行,用阿鲁孜诗律,以玛斯纳维体(双行体)写成。
长诗塑造了四个人物形象:国王“日出”,大臣“月圆”,月圆之子“贤明”,大臣的族人、修道士“觉醒”,他们分别代表了“公正”、“幸运”、“智慧”、“知足”(一作“来世”)。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是通过这四个人的对话,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哲学观点。作者认为,要使国富兵强,首先要使人民富裕。为此,国家应以“公正”为基石,要有良好的法度;执法者应对国人一视同仁。国君好比牧人,庶民好比羊群;牧人必须看护好羊群,使之免遭野狼之害。国君对侍臣民,要恩威并用,要崇尚知识,尊重学者,任用贤良,以知识和智慧治理国家。今世短暂,幸运无常,国君无须聚敛财富,而应广积善德,留下好的名声。书中还论述了大臣、将领、侍臣、司库大臣、使节等各类宫廷人员应具备的条件,还论述了如何对待学者、诗人、农民、牧民、工匠、医生、贫民等各阶层人民。通过这些,为人们勾画出了作者心目中的一幅理想之国的画面。这些对于抑制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贪得无厌,对协调君臣关系、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繁荣都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企望统治者持法公正、抑制贪欲,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和平安宁的愿望。
《福乐智慧》结构完整、篇幅宏伟,很象一部诗剧。它是用纯粹的维吾尔语写成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并且成功地引进了阿鲁孜韵律,对后世维吾尔诗歌的发展有较深刻的影响。它语言丰富、流畅,音调铿锵,既具有形象美,又具有音乐美。是当时已臻于成熟的维吾尔文学语言的典范作品。有叙事,有说理,有深刻精辟、意味隽永的哲言警语,亦有形象生动、刻划细致的景物描写。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福乐智慧》流传至今的有三个抄本。一为维也纳本,于1439年在赫拉特城用回鹘文抄成,现存维也纳国立图书馆;一为开罗本,用阿拉伯字母抄成,现存开罗“凯迪温”图书馆;一为纳曼干本,或称费尔干纳本,比较完整,约抄写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现存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近世以来,国外学者对《福乐智慧》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士耳其学者对三种抄本进行汇校,于1947年出版的拉丁字母标音转写本,最为完整。近年来,国外又有乌兹别克文、俄文、英文译本。中国对《福乐智慧》的研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一工作得到了巨大进展。1984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编的拉丁字母原文转写和现代维吾尔语诗体译文合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