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整理了56句带“放春”的诗句,其中“放春”结尾的诗句7句,“放春”在中间的诗句49句,供您参考。
“放春”结尾的诗句1、霜桥冰涧净无尘,竹坞梅溪未放春。——出自范成大《天平先陇道中,时将赴新安掾》
2、雪后江皋未放春,老来犹驾两朱轮。——出自范成大《元日谒钟山宝公塔》
3、夜长霜月争催晓,年近江山逼放春。——出自章甫《和韩丈雪晴》
4、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出自宋·陈与义《过孔雀滩赠周静之》
5、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出自唐·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6、户户游春不放春,只愁春去不愁贫。——出自杨万里《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7、翠含山气犹疑夜,紫动林梢已放春。——出自宋祁《渑池道中》
“放春”在中间的诗句1、天公深藏巧,雪里放春回。——出自宋·向子諲《水调歌头》
2、曾谓东风意向偏,也从僻处放春妍。——出自曾丰《颓春涉途》
3、云腴贡使手亲调,旋放春天采玉条。——出自熊蕃《御苑采茶歌十首》
4、为怕缁尘染素衣,冻痕封蕊放春迟。——出自仇远《梅花》
5、最苦繁声欺屋漏,愿看霁色放春江。——出自张耒《寒食前一日大雨不止》
6、蛮笺象管休凝思,且放春心入醉乡。——出自唐·刘兼《春宴河亭》
7、南山朝来似有意,今夜傥放春月明。——出自北宋·黄庭坚《对酒歌答谢公静》
8、只有小桥杨柳外,杏花未肯放春归。——出自宋·方岳《春晚》
9、长恨东君少风韵,先时未肯放春来。——出自邵雍《和宋都官乞梅》
10、竹绕茅檐水绕阶,东风渐欲放春回。——出自刘子翚《绝句五首》
11、撼动东风须好句,扫除积雪放春回。——出自宋·白麟《游盘溪园亭二首》
12、力量世间谁得似,挽回岁律放春阳。——出自南宋·陆游《梅花》
13、桃李无言蜂蝶忙,晓寒未肯放春光。——出自宋·白玉蟾《雪晴二首》
14、更添宿雨催花润,未放春雷起蛰威。——出自韩维《和况子提刑途中遇雪》
15、南枝不放春消息,也是茫茫漏网人。——出自释心月《明上座赞》
16、今与东皇盟歃了,留春死不放春归。——出自刘克庄《新春二首》
17、愿言相约花前醉,莫放春容过海棠。——出自华岳《早春即事》
18、芍药拥芳蹊,未放春归去。——出自宋·洪适《生查子》
19、残风剩雨放春晴,久醉欲醒何由醒。——出自白玉蟾《食生菜》
20、自是百花留不住,让教先发放春归。——出自宋·无名氏《捣练子》
21、相君未放春宵醉,倒尽宜城第几罍。——出自强至《依韵奉和司徒侍中上元遇雨即席》
22、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出自北宋·王安石《次韵和甫咏雪》
23、闻道山中贤长官,种花不肯放春还。——出自张耒《题海州怀仁令藏春亭》
24、山寒未放春消息,独把单醪慰寂寥。——出自黄庶《山居独酌》
25、一宿东林正气和,便随仙仗放春华。——出自徐铉《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
26、绿野染成延昼永,辞红吹尽放春归。——出自张耒《春日遣兴二首》
27、更有墙边一樽酒,能于愁面放春红。——出自张耒《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二首》
28、何当放春去,和气满人间。——出自高登《似春阁》
29、野水萦纡通路过,闲花疏淡放春回。——出自郑国辅《洞霄宫》
30、平堤渐放春芜绿,细浪遥翻夕照红。——出自南宋·陆游《野饮》
31、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出自唐·鱼玄机《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32、生长鱼虾供晚馔,浮沉鹅鸭放春声。——出自苏辙《和柳子玉共城新开御河过所居墙下并叙》
33、定知着意怜纤瘦,不放春心落别枝。——出自李弥逊《病中初见梅花驰送季申枢密并以二绝》
34、柳眼青葱桃萼红,东皇试手放春功。——出自李洪《雨中过幽居寺》
35、千门共惜放春回,半锁楼台半复开。——出自唐·罗邺《长安惜春》
36、谁信诗能回造化,直教霜卉放春妍。——出自宋·苏轼《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37、笔间长借句,直莫放春还。——出自宋·赵令畤《临江仙》
38、四时独不放春归,散向人间消百疾。——出自李复《温泉行》
39、只余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他。——出自杨万里《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
40、已是雪霜催岁晚,又还花柳放春妍。——出自杜范《和杨兄两诗》
41、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出自杨万里《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42、寒色憗花妆岁晚,晓阴挟雾放春迟。——出自魏了翁《李德秀致政以其生日前一日约士友至长庆院访梅花山茶因以为寿》
43、猛拼岁事真无策,大放春光却有情。——出自项安世《喜晴》
44、青翼若能传客恨,莫教红紫放春回。——出自李弥逊《席上偶成二首》
45、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出自唐·唐彦谦《咏马二首》
46、开帘放春影物俱,湖山四面如画图。——出自元·王冕《送林叔大架阁上京》
47、岂独放春花,行看食秋子。——出自苏辙《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三十北园》
48、隔岸横州十里青,黄牛无数放春晴。——出自杨万里《过大皋渡》
49、春来日日雪满山,雪晴初放春风还。——出自陈着《寄卢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