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从制作的工艺原理上来说,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利用瓷土做原料,经高温烧成精美的硬陶。 到了商代,又发明了玻璃质釉,从而产生了青釉器皿。这种青釉器具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是,它和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处于原始阶段。所以,称它为“原始瓷器”或“原始青瓷”。 随着原料和烧造技术等不断改善和完备,我国瓷器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的几个阶段。青瓷是釉料中有铁的成分,烧成釉色青绿的烧器。据考古调查,最早烧制青瓷的地方在今浙江上虞一带。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生产跃进的时期。特别是北朝时期成功地烧出了白瓷。这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目前所见最早的白瓷,是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一批白瓷。 北朝晚期,有的白釉或淡黄釉挂淡绿彩的瓷器出现了,这就是彩瓷。它的出现,预示着瓷器装饰方面将发生重大变革。 隋唐是我国瓷器生产的繁荣时期。隋瓷的釉色和装饰都比南北朝复杂,并出现了彩绘。 宋、元、明、清时期,制瓷技术又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元代制瓷工艺突出的成绩是烧成青花和釉里红瓷器。青花是釉下彩绘瓷品,相传开始于宋代,元代成熟,明代极盛,至今尚在烧。釉里红瓷器是元代出现的新品种,其制法与青花相同。只是用氧化铜绘纹饰,烧成后花纹是红色的。釉里红在明代达到成熟,清代更有发展。 瓷器是我国伟大的发明之一。在世界上,我国被誉为“瓷器之国”。汉唐以来,我国瓷器大量运销国外,其制法也传入了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