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赤道几内亚

非洲中部几内亚湾沿岸国家。由大陆和岛屿两部分组成。大陆部分邻喀麦隆和加蓬。国土总面积 28051平方公里,人口38.3万(1984)。全国分为7个省。首都马拉博。

自然条件

大陆部分海岸线平直,少港湾。沿海为宽15~20公里的平原。地势由沿海平原向内陆逐渐升高,形成海拔500~1000米左右的高原山地。河流众多,水量较丰。姆比尼河发源于加蓬北部山地,横贯全境。岛屿部分包括比奥科岛(旧称马西埃岛或斐南多波岛)、科里斯科岛、安诺本岛和埃洛贝群岛,系喀麦隆火山带的延续,均属火山岛。北面的比奥科岛最大,面积2034平方公里,隔海与喀麦隆火山相望。岛上风光秀丽,被誉为“几内亚湾的珍珠”;卡尔德拉和圣伊莎贝尔两火山,南北耸立状如驼峰,后者海拔3007米,是全国最高峰。埃洛贝群岛东部靠近大陆,诸岛遍布死火山遗迹,多火口湖。安诺本岛位于赤道附近,面积17平方公里,地面起伏不平。全境属热带雨林气候,除大陆地区北部沿海较干凉外,大部地区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4~26℃,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比奥科岛南部山地迎风坡年降水量达10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内有大小两个降水高峰,雨日200天左右。

居民和发展简史

人口密度平均每增方公里约14人,分布偏集沿海和岛屿,比奥科岛密度最高,平均每平方公里40人以上,大陆地区平均不足10人,热带丛林地区人烟最稀少。居民主要是班图语系的芳族和布比族。芳族主要居住在大陆部分,占人口绝大多数;布比族多住在比奥科岛;此外还有不少混血种人。90%居民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大陆地区通行芳语,岛屿通行布比语,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公元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殖民者侵入比奥科岛。1778年后全境逐步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935年改称西属几内亚;1959年被划为西班牙的两个海外省。1964年实行“内部自治”;1968年10月12日获得独立,定名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经济地理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198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80美元。经济以农林为主,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以农林业为生,出口商品几乎全为农林产品。耕地仅占国土面积6%。 大陆地区以锄耕农业为主,多个体经营。比奥科岛以种植园经济为主,耕作技术水平较高。主要粮食作物有木薯、大蕉、粟等。木薯在全国广为种植,大蕉分布在大陆沿海地区和比奥科岛,两者均为农村居民主食。粮食尚不足自给,谷物自给率约70%,城市用粮主要靠进口。主要经济作物有可可、咖啡、油棕、甘蔗和棉花,其中可可和咖啡是传统的出口产品。可可多由种植园经营,主要分布在比奥科岛,产量约占全国4/5,所产可可豆质量较优。咖啡80%产于大陆地区,多由个体零散经营,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不高。油棕、甘蔗、棉花在大陆地区有少量种植。

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木材蓄积量约4000万立方米。大陆地区约占全国森林面积90%,东北部和南部山地有大面积原始林。树种多达400余种,有奥库梅木、大绿柄桑等优良用材树种约10余种。由于长期过度砍伐,沿海地区森林日趋耗竭,目前采伐区正向大陆内部转移。1981年全国木材采伐量 6.5万立方米。大陆地区牧草丰茂,因萃萃蝇为虐,仅适于饲养抗锥虫病力强的牛,牲畜数量有限。诸岛周围及大陆部分沿海水域,鱼类资源丰富,年渔获量约2500吨。安诺本岛居民擅捕鲸。

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有食品、鱼类加工、榨油、木材加工等。还有水泥、肥皂、电力等少数小厂,主要分布于马拉博。矿业仅限于少量砂金开采。大陆地区的铜、铁、铀和比奥科岛附近海底的石油,尚未开发利用。公路运输较为发达,公路全长1175公里,比奥科岛公路网较稠密,多为柏油路面。有76公里窄轨铁路,但目前已不通车。内河航运主要靠姆比尼河,下游20公里可通航,大部河段只宜流放木材。马拉博、巴塔等港是海运和空运中心,是对外联系的门户,有航线通国内外。主要出口产品有可可、木材和咖啡,其中可可独占出口总值80%,中国、联邦德国和苏联是主要出口对象,进口粮食和工业品主要来自西班牙。

图

首都马拉博, 位于比奥科岛北岸, 人口约 3万 7千(1983),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并有设备良好的国际航空站。可可、咖啡等热带农产品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有面粉、酿酒、锯木等小型工厂街区呈正方形,少现代化高大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