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裴李岗遗址的简单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裴李岗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裴李岗遗址

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新村镇裴李岗村西北,地处双洎河北岸拐弯处的台地上,距今约9000至7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裴李岗遗址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经1977至1979年的四次发掘,已清理墓葬114座,灰坑10多个,陶窑1座,还有几处残破的穴居房基。出土各种石器、陶器、骨器等文物达400余件。裴李岗遗址填补了中国仰韶文化之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空白,出土的器物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命名为“裴李岗文化”。2001年6月,裴李岗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内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均为南北向的长方土坑竖穴墓,没有葬具。除少数为双人合葬墓外,大多为仰身直肢单人葬。

单人墓墓坑边沿不太整齐,人骨架紧贴在生土上,随葬品1至10件不等,大多为石器和陶器,仅在两座墓的人骨颈下,发现有绿松石珠数枚,此为仅见的装饰品。

墓葬中,凡随葬有石磨盘、磨棒等墓葬均不见石铲、石斧之类随葬品,反之亦然。

后经人骨鉴定,随葬有石磨盘、磨棒、陶鼎、罐、壶的墓葬主人为女性,而随葬有石铲、石斧、石镰的墓葬主人系男性。两类随葬品不相容,说明当时的生产已出现男女分工。

石器多用砂岩琢磨而成,器形包含有磨盘、磨棒、铲、斧、镰等。其中,磨盘和磨棒的形制特殊,制作精良,是裴李岗遗址出土的典型器物。

磨盘平面呈椭圆形,腰部内收,似鞋底,下有四个柱状短足;磨棒为圆柱形,中间较粗,两端略细,中间经过长期使用后被磨损成扁圆或三角形。

陶窑窑室结构为圆形,直径近1米,窑底为圜形,比较规整。窑室南壁有五个半圆形的孔眼,直径约6至8厘米。窑的火道向东,在窑壁、窑底和火道壁都有很厚的烧土。

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夹砂褐陶,灰陶少见。常见的器形包含有小口双耳壶、三足钵、鼎、罐、盆、碗、盘及陶塑的猪头和羊头。

出土陶器陶质松软,火候低,均为手制,造型规整。器壁较薄,打磨光滑,少数夹砂陶器表面饰以蓖点纹、蓖划纹和绳纹等。

除石器、陶器外,遗址还发掘有骨镞、骨锥、骨匕、骨簪、鹿角器和猪、羊头骨等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