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含有大叶蛇总管的处方(十八)

大叶蛇总管[别名藿香(《南京民间药草》),山薄荷、铁菱角(《浙江中药资源名录》),蓝花柴胡(《广西中草药》)],《广西中草药》:味苦,性寒。清热,除湿,解毒。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疮毒湿疹,皮肤瘙痒。①《南京民间药草》:舒气,助消化。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风毒及流注。③《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小编整理出含有大叶蛇总管的处方共1157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021~1080共60个。

处方1、抱龙圆

处方雄黄(研飞)四两,白石英(研飞)、生犀角、麝香(研)、朱砂(研飞),各一两;藿香叶二两,天南星(牛胆制)十六两,牛黄(研)半两,阿胶(碎炒如珠)三两,金箔(研)、银箔(研),各五十片。

炮制上件为细末,入研者药令匀,用温汤搜和为圆,如鸡头实大。

功能主治治风壅痰实,头目昏眩,胸膈烦闷,心神不宁,恍惚惊悸,痰涎壅塞,及冶中暑烦渴,阳毒狂躁。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用新汲水化破,入盐少许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调元散

处方人参 白术 陈皮 厚朴(制)香附各6克 炙甘草 藿香各1.5克

功能主治健脾理气。主小儿变蒸,脾弱不乳,吐乳多啼。

用法用量上药每服3~6克,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处方3、内灸散

处方茴香、藿香、丁香皮、熟干地黄(洗.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甘草(炙赤)、山药、当归(去芦.洗)、白术、白芷,各八两;干姜(炮)、川芎、黄蓍(去苗),各二两;木香一两,陈皮(去白)四两,白芍药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前、产后一切血疾,血崩虚惫,气逆呕吐,冷血、冷气凝积,块硬刺痛,泄下青白,或下五色,腹中虚鸣,气满坚胀,沥血腰疼,口吐清水,频产血衰,颜色青黄,劳伤劣弱,月经不调,下血堕胎,血迷、血运、血瘕,时发疼痛,头目眩运,恶血上心,闷绝昏迷,恶露不干,体虚多汗,手足逆冷,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生姜五片,艾一团,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热服,温酒调下亦得。如产后下血过多,蒲黄煎服。恶露不快,加当归、红花煎服。水泻,加肉豆蔻末煎服。呕吐,加藿香、生姜煎。上热下冷,如荆芥煎。但是腹中虚冷,血气不和,并宜服。产后每日一服,则百病不生。丈夫虚冷气刺,心腹疼痛,尤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豆蔻橘红散

处方丁香30克 木香30克 白豆蔻仁 人参(去芦头)白术 厚朴(生姜汁制)神曲(炒,)干姜(炮)半夏曲 陈橘皮(去白)甘草(炙)藿香叶(去土)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脾养胃,消食和中。主脾胃虚弱,食谷不消,泄泻,呕吐,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5、半豆饮子

处方半夏 白豆蔻 苍术 干姜 藿香 陈皮 归尾 川芎 人参 白术 甘草 猪苓 砂仁 莲子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和胃。主治产后脏腑虚损,触冒风冷,阴阳不和,饮食失调,或冷或热,致成上吐下泻,肚腹疼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6、藿香养胃汤

处方藿香 白术 白茯苓 神曲(炒)乌药(去木)缩砂仁 薏苡仁(炒)半夏曲 人参各15克 荜澄茄 甘草(炙)各11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胃虚不食,宗筋失养,四肢痿弱,不能行立,遂成痿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处方7、藿香正气散

处方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皮)各30克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克 藿香(去土)90克 甘草(炙)7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等。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00毫升,热服。如欲出汗,覆盖衣被。

备注方中藿香芳香化温,和中止呕,并能发散风寒,紫苏、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兼可芳香化浊;厚朴、陈皮、半夏曲行气燥湿,和中消滞;白术、茯苓健脾去湿;大腹皮行气利温;桔梗宜肺利膈;生姜、大枣、甘草调合脾胃,且和药性。诸药合用,共成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8、丁香散

处方人参半两,丁香、藿香叶,各一分。

炮制上件同杵,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胃虚气逆,呕吐不定,精神羸困,霍乱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许,去滓,稍热服,不拘时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9、藿香丸

处方藿香 木香各45克 半夏(汤洗去滑)60克 丁香 槟榔(锉)各23克 白术30克 荜澄茄 红豆蔻(去皮)各15克

制法上药八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反胃吐逆,虚气上攻,心腹疼痛,多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橘皮汤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10、丁香半夏丸

别名丁夏霍香丸(《鸡峰普济方》卷十八)、半夏丁香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肉豆蔻仁 木香 丁香 人参 陈皮(去白)各7.5克 藿香(叶)15克 半夏(汤浸七次,姜汁炒)9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种剂局方》卷四

处方11、二加减正气散

处方藿香梗9克 广皮6克 厚朴6克 茯苓皮9克 木防己9克,大豆黄卷6克 川通草4.5克 薏苡仁9克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宣通经络。主湿郁三焦,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身体疼痛,舌苔白,脉象模糊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备注方中藿香梗、厚朴、陈皮化中焦之湿;防己、薏苡仁宣通经络之湿;豆卷、通草利湿淡渗,使邪从小便而去。且利小便又有实大便之效。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12、丁香半夏圆

处方肉豆蔻仁、木香、丁香、人参、陈皮(去白),各一分;藿香(叶)半两,半夏(汤浸七次.姜汁炒)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以生姜汁煮面糊为圆,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宿冷,胸膈停痰,呕吐恶心,吞酸噫醋,心腹痞满,胁肋刺痛,短气噎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3、藿香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甘草(炙)、半夏(切作四片.姜汁浸一宿.以粟炒黄)、藿香叶,各一两;陈皮(去白)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温脾胃,化痰饮,消宿冷,止呕吐。治胸膈痞满,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噎醋吞酸,哕逆恶心,及治山岚瘴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七分,去滓,热服,不计时候,日二、三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4、木香分气圆

处方木香、丁香皮、香附子(炒.去毛)、蓬莪茂(煨)、缩砂仁、甘草,各四两;藿香叶、川姜黄、檀香、甘松(洗),各一两。

炮制上十味晒干,不见火,捣,罗为细末,稀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气逆,心胸满闷,腹胁虚胀,饮食不消,干呕吐逆,胸膈痞满,上气咳嗽冷痰,气不升降,并宜服之。脾胃虚弱人最宜服。常服宽中顺气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至三十圆,生姜橘皮汤吞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5、安蛔散

处方乌梅肉9克 黄连 蜀椒 藿香 槟榔各3克 胡粉 白矾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吐蛔。所吐蛔虫,色赤成团而活,属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时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16、一加减正气散

处方藿香根6克 厚朴6克 杏仁6克 茯苓皮6克 广陈皮3克 神曲5克 麦芽5克 绵茵陈6克 大腹皮3克

功能主治芳香化湿,理气和中。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腹胀满,大便溏垢不爽。

用法用量加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17、内灸散

别名代灸散(《普济方》卷三二七)。

处方茴香 藿香 丁香皮 熟干地黄(洗,焙)肉桂(去粗皮)各45克 甘草(炙赤)山药 当归(去芦,洗)白术 白芷各240克 藁本(去芦)干姜(炮)川芎 黄耆(去苗)各60克 木香30克 陈皮(去白)120克 白芍药3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崩虚惫,腹胁疴痛,气逆呕吐,冷气、冷血凝积,块硬刺痛,泄下青白,或下五色,腹胀肠鸣,口吐清水,月经不调,头目眩晕,体虚多汗,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5片,艾1团,同煎至250毫升。空腹时热服,温酒调下亦得。产后下血过多,加蒲黄;恶露不快,加当归、红花;水泻,加豆蔻末;呕吐,加藿香、生姜。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18、助胃膏

处方白豆蔻仁、肉豆蔻(煨)、丁香、人参、木香,各一两;白茯苓(去皮)、官桂(去粗皮)、白术、藿香(叶)、缩砂仁、甘草(炙),各二两;橘红(去白)、山药,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治小儿胃气虚弱,乳食不进,腹胁胀满,肠鸣泄泻,或时夜啼,胎寒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如鸡头实大一圆,量儿大小加减,米饮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9、分心气饮

处方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15克 丁香皮30克 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仁 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 人参(锉)各15克 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45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情志不遂,郁气留滞不散,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逆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消瘦,或大便虚秘,成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枣子1个(擘破去核),灯心10茎。煎至l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20、沉香降气散

处方沉香 木香 丁香 藿香叶 人参(去芦头)甘草(炮)白术各30克 白檀60克 肉豆蔻 缩砂仁 桂花 槟榔 陈橘皮(去白)青皮(去白)白豆蔻 白茯苓(去皮)各15克 川姜(炮)枳实(炒)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理气降逆,温中和胃。主三焦痞滞,气不宜畅,心腹疼痛,呕吐痰沫,胁肋膨胀,噫气吞酸;胃中虚冷,肠鸣绞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及五膈五噎,心胸满闷,全不思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入盐少许,用水250毫升,同煎至175毫升,和滓温服,不拘时候,日进三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21、藿香半夏散

处方丁香皮半两,藿香叶一两,半夏(汤浸洗七遍.微炒黄色)二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胃虚中寒,停痰留饮,哕逆呕吐,胸满噎痞,短气倦怠,不入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七片,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2、龙脑饮子

处方缩砂仁、瓜蒌根,各三两;藿香叶二两四钱,石膏四两,甘草(蜜炒)十六两,大栀子仁(微炒)十二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蕴积邪热、咽喉肿痛,赤眼口疮,心烦鼻衄,咽干多渴,睡卧不宁,及除痰热咳嗽,中暑烦躁,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至二钱,用新水入蜜调下。又治伤寒馀毒,潮热虚汗,用药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五、六片,煎至七分,温服,并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3、保胎资生丸

别名资生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处方人参(人乳浸,饭上蒸,烘干)90克 白术90克 白茯苓(研细末,水澄,蒸,晒干,入人乳再蒸,晒干)45克 广陈皮(去白,略蒸)60克 山楂肉(蒸)60克 甘草(去皮,蜜炙)15克 怀山药(切片,炒)45克 川黄连(如法炒七次)9克 薏苡仁(炒三次)45克 白扁豆(炒)45克 白豆蔻仁(不可见火)10.5克 藿香叶(不见火)15克 莲肉(去心,炒)45克 泽泻(切片,炒)10.5克 桔梗(米泔浸,去芦,蒸)15克 芡实粉(炒黄)45克 麦芽(炒,研磨,取净面)30克

制法上药共十七味,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丸重6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固胎。主妊娠三月,阳明脉衰,胎无所养,而胎堕者。

用法用量用白开水或清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嚼化下。

注意忌桃、李、雀、蛤、生冷。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处方24、七鲜汤

处方鲜藿香4.5克 鲜首乌4.5克 鲜荷叶边9克 鲜生地15克 鲜佩兰叶4.5克 鲜建兰叶7辨 鲜水梨21克(连皮)

功能主治治时疾厥逆。

用法用量上药和匀,打汁滤清,用温开水冲服。

摘录《绎囊撮要》

处方25、千金养脾丸

处方人参 白术 白茯苓(去皮)甘草 山药(炒)木香 丁香 白扁豆(炒)缩砂仁 薏苡仁 益智仁 藿香叶 红豆 肉豆蔻 干姜(炮)高良姜 三棱(炮)莪术(炮)神曲(炒)麦蘖(炒)陈皮 枳壳(炒)茴香(炒)苦梗(炒)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养脾消积。治脾胃虚弱,停寒留饮,膈气噎塞,反胃吐食,心胸痞满,胁肋虚胀,胸腹刺痛,牵引背膂,食少易伤,言微气短,口苦舌涩,恶心呕哕,喜唾咽酸,久病泄利,病后气不复常,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用白汤或温酒送下。

备注方中红豆、枳壳,《医学入门》卷七作红豆蔻、枳实,另多胡椒一味。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26、比和饮

处方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藿香2.4克 陈皮1.5克 砂仁1.5克 神曲3克(炒)甘草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主呕吐。水谷不纳、闻食气即呕。

用法用量用十年以上陈仓米75克,顺流水400毫升,煎沸,泡伏龙肝,研细搅混,澄清取2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2枚,同煎至140毫升,稍冷服。别以陈仓米饮时啜之,日进三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27、四白丹

处方白术15克 白芷30克 白茯苓15克 白檀香45克 人参15克 知母9克 缩砂仁15克 羌活7.5克 薄荷10.5克 独活7.5克 防风 川芎各15克 细辛6克 甘草15克 甜竹叶30克 香附子(炒)15克 龙脑1.5克(另研)麝香0.15克(另研)牛黄1.5克 藿香4.5克

制法上二十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

功能主治治中风昏冒。

用法用量临卧服1丸,分五七次嚼之。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28、藿连汤

处方正雅连2.1克(姜汁炒)紫厚朴(姜汁炒)藿香叶各3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吐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处方29、嘉禾散

别名谷神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为度)、薏苡仁(微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缩砂仁(去皮),各一两。大腹子(微炒)、随风子(如无.楝实.诃子亦得)、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石斛(细.酒拌.微炒)、藿香叶、木香、沉香、陈皮(去白),各三分。谷蘖(微炒)、槟榔(炒)、丁香、五味子(微炒)、白豆蔻(微炒.去皮)、青皮(去瓤)、桑白皮(微炒),各半两。白术(炒)二两,神僸曲(微炒)、半夏(汤洗七遍.生姜一分.切作片子.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各一分。甘草(炙)一两半。

炮制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逆,口苦舌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常服育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肥枣三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及疗四时伤寒,能调治阴阳,使无变动,克日得安。如疗五噎,入干柿一枚同煎,十服见效。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妇人亦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0、木香流气饮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60克 陈皮(去白)1千克 厚朴(去粗皮,姜汁炒)青皮(去白)甘草(爁)香附(炒去毛)紫苏叶各500克 人参 亦茯苓(去黑皮)木瓜 右菖蒲 白术 白芷 麦门冬各120克 草果 仁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蓬莪术(煨;切)大腹皮 丁香皮 槟榔 木香(不见火)藿香叶各180克 木通(去节)24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气滞痞满不通,胸膈膨胀,口苦咽干,呕吐食少,肩背腹胁走注刺痛;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忧思太过,怔忪郁积,脚气风热,聚结肿痛,喘满胀急。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去滓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31、夺郁汤

处方苍术 藿香 香附 陈皮 砂仁 苏梗 生姜 草蔻仁 省头草

功能主治主湿滞土郁,心腹胀满,呕吐泄泻,胕肿身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处方32、匀气散

处方丁香、檀香、木香、白豆蔻仁,各二两。藿香叶、甘草,各八两。缩砂仁四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气滞不匀,胸膈虚痞,宿冷不消,心腹刺痛。除胀满噎塞,止呕吐恶心。常服调顺脾胃,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入盐末一字,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3、建中散

处方青州枣、厚朴(姜汁制),各一斤。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五两。陈皮(去白.八两)。已上六味,用水三斗,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藿香、诃子(炮.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一两。

炮制上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鸣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4、人参丁香散

处方人参15克 丁香 藿香叶各7.5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甘寒呕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上药为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处方35、抱龙丸

处方雄黄(研飞)120克 白石英(研飞)生犀角 麝香(研)朱砂(研飞)各30克 藿香叶60克 天南星(牛胆制)500克 牛黄(研)15克 阿胶(碎,炒如珠)90克 金箔(研)银箔(研)各50片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入已研药令匀,用温汤搜和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主风壅痰实,头目昏眩,胸膈烦闷,心神不宁,恍饱惊悸,痰涎壅塞;及中暑烦渴,阳毒狂躁。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新汲水化破,入盐少许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36、回生再造丸

处方真安息香120克 人参60克 真蕲蛇(小者为佳,去骨并头尾10厘米,酒浸,炙,取净末)120克 当归 川芎 川连 羌活 防风 元参(以上酒炒)藿香 白芷 茯苓 麻黄 天麻 川萆薢 片子姜黄(以上炒)甘草(炙)肉桂(研,不见火)白蔻仁(研,不见火)首乌(料豆水拌,蒸九次)西琥珀(研)黄耆(蜜炙)大黄(酒蒸)草蔻仁<研)雄鼠粪(两头尖者是)熟地 穿山甲各60克(前后四足各用15克 麻油浸,炙)全蝎(去头、尾、足)灵仙(酒炒)葛根(炒)桑寄生(烘干)各75克 北细辛 赤芍(炒)乌药(酒炒)青皮(面炒)于术(土炒)僵蚕(洗,炒)乳香(去油)没药 辰砂 骨碎补(酒炒)香附(去皮、毛,酒炒)天竺黄 制附片 生龟版(火炙,熬过者不用)沉香 母丁香 胆星各30克红花(酒浸,烘干)犀角尖各24克 厚朴 地龙(炙干)松香(煮九次)各15克 广木香12克(不见火)梅花冰片 犀牛黄各7.5克 血竭2.4克 虎胫骨1对(炙酥)

制法上药共为末,炼蜜和匀,捣数千槌,为丸,每丸重3克,金箔为衣,蜡壳封固。

功能主治治中痰中风,口眼歪斜,手足拘挛,言语不清,左瘫右痪;筋骨酸痛,半身不遂,步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汤下。

摘录《验方新编》卷十一

处方37、加减藿香正气散

处方藿香4.5克 白芷 川芎 紫苏叶 半夏 苍术各3克 白术 白茯苓 陈皮 厚朴(姜制)各2.4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治非时伤寒,头疼憎寒壮热,痞闷呕吐,时行疫疠,山岚瘴疟,不服水土。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热服。

摘录《医便》卷二

处方38、泄泻丸

处方苍白术各60克 赤白苓各120克 煨草果60克 神曲150克 甘草90克 川朴180克 广皮180克 木瓜90克 桔梗45克 苏叶210克 半夏135克 防风90克 香薷60克 朱砂120克 炒乌药90克 茶叶60克 大腹皮90克 羌活135克 藿香210克 煨木香90克 紫豆蔻60克 白芷150克 薄荷90克 炒砂仁90克 檀香30克 香附60克

制法上药研末为丸,朱砂为衣,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解表健胃,止泻止痛。治饮食不慎,或感受寒冷,腹痛泄泻,寒热。

用法用量病重每服9克,开水送下,病轻每服6克,小儿病重6克,病轻3克。

摘录《医学碎金录》

处方39、延龄煮散

处方茯神(去木)益智(去皮)防风(去叉)人参 桑寄生 藿香叶 甘草(炙,锉)沉香 熟干地黄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心脏气虚,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十七引《杨子建护命方》

处方40、温脾散

处方人参15克(去芦头)白术15克 诃黎勒皮22克 木香15克 黄耆15克(锉)白茯苓15克 藿香15克 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桔梗15克(去芦头)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气不和,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处方41、桂苓甘露散

处方官桂 人参 藿香各15克 茯苓 白术 甘草 葛根 泽泻 石膏 寒水石各30克 滑石60克 木香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益气和中。治伏暑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及水泻不止,疟疾等。

用法用量每服9克,白汤调下,生姜汤亦可。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42、大正气散

处方厚朴(姜制,炒)藿香叶 半夏(汤泡七次)橘红 白术各30克 甘草(炙)槟榔 桂枝(不见火)枳壳(去瓤,麸炒)干姜(炮)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脾胃怯弱,风寒湿气内侵,心腹胀满,有妨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枣子2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3、参橘煎

处方人参,橘红 藿香

功能主治主中暑泄泻,夏秋之际,忽然腹痛,烦闷口渴,暴泻粪水,肠鸣飧泄,痛泻交作,脉虚细。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44、加减四君子汤

处方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叶 甘草(炙)黄耆(去苗)各30克 人参 茯苓(去皮,焙)白术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吐泻不止,不进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入盐点服;或用水150毫升,煎至l00毫升,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45、神应膏

处方栝楼1枚(去皮)零陵香 藿香 芍药甘草 黄耆 杏仁(去皮)各30克 白芷0.6克 龙脑 麝香(并研)各3克 黄腊45克 清油180克

制法上十二味,除龙脑、麝香外,并细锉。于腊日用油浸七日,过滤出药,将油炼令香熟,放冷。称180克,却再人诸药,煎令黄,用夹绢袋滤去滓,再入锅内,旋旋下蜡搅匀,滴水中成珠即止。去火候温,入龙脑、麝香打匀,倾出,入热瓷盒内听用。

功能主治止痛痒,除瘢痕,退酐黯。治一切疮肿,伤损,汤火烧伤。

用法用量摩风止痛痒,用薄绢摊贴之;口疮,含化1豆大;眼睑赤烂,疼痛不可忍者,用药涂之;口面风癣,以药涂擦,热彻为度;耳鼻中赘肉,用纸拈点1豆大,一月取下,并不疼痛。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46、六合定中丸

处方苏叶 藿香叶 香茹各120克 木香(另研)30克 赤茯苓60克 生甘草30克 木瓜60克 檀香(另研)30克 羌活60克 枳壳75克 厚朴(姜汁制)45克 柴胡30克

制法共为细末,炼蜜杵匀为丸。

功能主治祛暑化湿,健脾和中。治中暑(冰水或冷水调服),霍乱转筋(阴阳水调服),泄泻,痢疾(温水调服),伤饮食(莱菔子煎汤下),心胃痛(吴萸煎汤下)。

用法用量每服4.5克。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处方47、天麻乌蛇丸

处方天麻(酒浸一宿,切,焙)乌蛇(酒浸一宿,去皮、骨,炙)各30克 天南星(浆水浸一宿,切,焙)60克 半夏(浆水煮过,切,焙)15克 藿香叶 乌头(去皮、脐,生)各30克 白附子(生用)腻粉(研)各7.5克 仙灵脾(用叶)15克 雄黄(研)铅白霜(研)丁香各7.5克 犀角(镑屑)人参各15克 麝香(研)龙脑(研)各3克 干蝎(全者,去土,炒)7.5克 丹砂(研)15克 槐胶7,5克 桑螵蛸20枚(炙)蛇黄(烧,醋淬七遍,研)7.5克

制法上二十一味药,捣罗十五味为细末,入研药六味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痛心惊,身热瘈疭,摇头口噤,多吐涎沫,不自知觉。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临卧用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48、八风散

别名八风汤(《保婴撮要》卷二十)。

处方藿香(去土)250克 白芷 前胡(去芦)各500克 黄耆(去芦)甘草(爁)人参(去芦)各1千克 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各1.5千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以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或每服6克,腊茶水调下;小儿虚风,每服1.5克,乳香、腊茶水调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49、香葛汤

处方藿香 白茯苓 甘草(炙)各15克 丁香 干葛 人参各30克

功能主治治呕吐后,津液耗伤,口渴甚者。

用法用量上为汤剂。另以麝香1克,研服0.5~1克,姜汤调下。以意化裁。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

处方50、香薷丸

处方香薷(去土)紫苏(用茎叶,去粗梗)干木瓜各30克 丁香 茯神(去木)檀香(锉)藿香叶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30丸。

功能主治治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温汤或新汲水下。小儿服半丸,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51、柴朴汤

处方柴胡 独活 前胡 黄芩 苍术 厚朴 陈皮 半夏曲 白茯苓 藿香各3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主疟疾热多而脾气弱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克,煎至200毫升,发日五更服。气弱,加人参、白术,食不消化,加神曲、麦芽、山楂。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52、内补五香丸

处方沉香30克 熏陆香30克 木香30克 藿香30克 丁香30克 续断30克 熟干地黄60克 白芍药30克 侧柏子30克(炮裂,去皮、脐)石长生30克 厚朴4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败酱3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白茯苓30克 鹿角屑60克 虎胫骨60克(涂酥,炙令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痈疽溃后,脓血甚多,不生肌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黄耆汤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处方53、八解散

处方人参 茯苓 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 藿香(去士)各30克 厚朴(去粗皮,锉,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60克 半夏(汤洗七次)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劳伤过度,骨节酸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萎黄,怠情少力;或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葱白3寸,同煎至100升,温服。不拘时侯。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54、芳香逐秽汤

处方广藿香 全青蒿 佩兰各4.5克 白蔻仁2.4克 薄荷2克 苦杏仁9克 广郁金6克 扁豆花4.5克 金银花6克 西瓜翠衣9克 荷花瓣2朵

功能主治清凉涤暑,芳香逐秽。主暑夹秽恶,伤子三焦气分,面垢,头胀痛,身热汗少,烦渴胸闷,腹痞哕逆,腹痛,溲赤短少,舌黄糙腻而燥,脉滞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暑病证治要略》

处方55、藿香厚朴汤

处方藿香叶 厚朴(去粗皮,用生姜60克切片,枣10枚劈破,同煮半日取出,去姜、枣,锉,焙)半夏(浆水浸一宿,切,汤洗七遍,入粟米30克同炒黄,去米)甘草(生,锉)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5克

制法上药七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大枣2枚劈破,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56、藿香散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半夏曲 甘草(炙)各15克 藿香叶30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有热,面赤,呕吐涎嗽,及用攻下过度者。

用法用量每服1.5~3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57、木香调气散

别名木香调气饮(《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处方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60克 藿香 炙甘草各240克 砂仁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寒湿气滞,脘腹胀痛,饮食减少,大便不实。

用法用量每服6克,加盐少许,沸汤点服。

摘录《医宗必读》卷六

处方58、藿香浸剂

处方藿香30克 黄精12克 大黄12克 皂矾12克 醋500克

制法将药碾碎,入醋中浸泡,每日振荡数次,五至七天后滤去药滓即成,盛在砂盆中备用。

功能主治止痒,杀虫。治手足癣及甲癣。

用法用量将患病的手、足浸泡于醋中,根据条件,每日浸泡数十分钟,累计时间须在二十四小时以上,甲癣及病情较重者。浸泡时间须延长。治疗期间不用皂碱,甲癣应将病甲削薄后再浸泡。最好在炎夏季节进行。

摘录《外伤科学》

处方59、甘露消毒丹

别名普济解毒丹(《温热经纬》卷五)、甘露消毒丸(《中药制剂手册》)。

处方飞滑石450克 淡芩300克 茵陈330克 藿香120克 连翘120克 石菖蒲180克 白蔻120克 薄荷120克 木通150克 射干120克 川贝母150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浊解毒。治瘟疫、暑温、湿温,邪在气分。发热目黄,胸闷腹胀,肢酸咽肿,丹疹,颐肿口渴,泄泻,舌苔薄白或厚腻,或舌心干焦。亦治疟痢、淋浊、疮疡,现用于急性胃肠炎、肠伤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属湿热并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开水调服,一日二次。或以神曲糊为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

备注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配木通,以清热利湿;黄芩、连翘合贝母、射干以清热解毒,利咽散结;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湿浊,宜畅气机。共成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之功。

摘录《医效秘传》卷一

处方60、鹅掌风浸泡方

处方大枫子肉9克 花椒9克 皂荚15克 土槿皮1.5克 地骨皮6克 藿香18克 白矾12克 鲜凤仙花9克 米醋1千克

功能主治杀虫止痒。主鹅掌风,手足癣。

用法用量将药浸入米醋内二十四小时,煎沸待温,将药汁放人塑料袋内,将患手(足)伸人袋中扎住,浸六至十二小时,隔日将药汁煎沸待温再浸,共浸三至四天。浸泡后七天内不宜用碱水、肥皂水洗手(足),如有皲裂者,暂缓使用。以伏天浸泡为佳。

摘录《中医外科学》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