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达卜

击奏膜鸣乐器。又称手鼓,流行于中国新疆维吾尔、塔吉克、乌孜别克、哈萨克族地区的打击乐器,主要用于歌唱和舞蹈的伴奏。新疆各族的达卜在形制和用法等方面有所不同。维吾尔族达卜在框内周边缀有许多小铁环,击鼓时晃动即作响;传统蒙驴、羊皮,50年代以来常蒙蟒皮;有大小两种。大达卜用于一般乐队和舞蹈伴奏,小达卜用于木卡姆乐队。塔吉克族达卜鼓框略深,大小与维吾尔族大达卜近似,框内不缀铁环,有的装3对小钹,发音较维吾尔族达卜低沉浑厚。维吾尔、乌孜别克达卜一般由男子击奏;塔吉克达卜几乎全由妇女击奏。演奏达卜时,两手托鼓框,除拇指外,其余各指均用于击奏。手指拍击或弹击鼓面的不同部位,可发出五六种不同音色的“咚”、“哒”之声。达卜在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击奏技法很丰富。这种鼓携带方便,甚至骑在马和骆驼上也可击奏。70年代出现了手鼓独奏,曲目有《丰收》等。

达卜是各种手持击奏的箍圈形鼓的统称,特征是鼓框很浅,一般单面蒙膜(见膜鸣乐器)。箍圈形鼓的起源久远,在世界上流传很广。最早出现于约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石雕和古瓶图像上,至今在阿拉伯、伊朗和土耳其地区甚为流行。世界上普遍流行的铃鼓,也起源于西亚。在中国达卜最早见于北魏时期(386~534)的敦煌壁画,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传入,达卜之名也与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同类鼓名的发音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