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大全 |

过坛龙

概况

异名:铁线草(《岭南采药录》),鸡爪莲(《湖南药物志》),铁脚狼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黑脚蕨(《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原植物: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又名黑骨芒萁、铁线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植物名实图考》始载云:“过坛龙生南安,似铁角风尾草,长茎分枝,叶稍大。”按上述及其附图实为本种。

形态:植株高20~50cm。根状茎直立,密被亮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近革质,无毛;叶柄亮紫黑色,基部有少数茸毛;叶片扇形,长10~25cm,宽8~20cm,二~三回不对称的2叉分枝;叶轴和羽轴密生红棕色短刚毛;羽片条状披针形,通常中央的较长大;小羽片扇形或斜方形,外缘或上缘浅裂,不育部分具细齿;叶脉扇形分叉;孢子囊群生于由叶片顶部变质反折的囊群盖下;囊群盖半圆形至矩圆形。(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67页.图33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1100m的向阳酸性红壤地。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贮藏:晒干用者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全草含黄酮甙、有机酸、氨基酸、酚类及糖类。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73。

药性

性味:苦、辛,凉。 ①《岭南采药录》:“苦。” ②《陆川本草》:“辛、涩,微凉。” ③《岭南草药志》:“淡,凉。”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微苦,凉。”

功效:清热,利湿,消瘀,散肿。

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痢疾,腹泻,砂淋,吐血,便血,瘰疬,跌打损伤,烫伤,外伤出血,疔疮。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疮毒,研末敷之,疮破不可擦。” ②《岭南采药录》:“治痰火结核,功胜夏枯草。理湿热便血,治夹色,均水煎服。捣烂外敷治百足咬伤,理跌打损伤肿痛。” ③《广西药用植物图志》:“内服治砂淋,白痢。外用治刀斧伤,止血生肌收口,续筋骨。” ④《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止痛消肿。治痢疾,湿热腹泻,便血,跌打,烫火伤;洗疮,排脓散肿。” ⑤《岭南草药志》:“清利表里热及郁热,舒筋活络定痛。” ⑥《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清热利尿,降火消瘀。治瘰疬。”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利湿,解毒,去瘀消肿。主治感冒发热,肝炎,痢疾,肠炎,泌尿系结石,跌打肿痛,骨折;外用治疔疮,烧烫伤,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捣敷、研末撒或调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江西《草药手册》:“治痢疾:过坛龙全草30g,洗净捣烂,加冷开水同擂,去渣取汁,用白糖调服。” ②《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治红白痢疾:过坛龙、凤尾蕨各60g。煎汤服。如白多加过坛龙量,减凤尾蕨量,红多则反之。” ③《江西民间草药》:“治湿热黄疸:过坛龙全草30g。水煎服。” ④《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治砂淋:过坛龙60~90g。银器同煲水服。” ⑤江西《草药手册》:“治肺热咳嗽,带下:过坛龙全草30g,加冰糖,水煎服,连服3剂。” ⑥《江西民间草药》:“治小儿高热抽搐:过坛龙鲜叶15~30g。捣烂,加冷开水擂汁服。” ⑦《广西药用植物图志》:“续筋驳骨:过坛龙捣烂,酒炒热敷。” ⑧《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烫火伤:过坛龙叶晒干,研极细末,用麻油调和涂搽。” ⑨《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止外伤出血,生肌收口:过坛龙晒干研末撒敷。” ⑩江西《草药手册》:“治阴囊红肿:过坛龙、霸王草。晒干烧灰,调高粱酒搽患处。” ⑾江西《草药手册》:“治牙痛:鲜过坛龙约90g。用清水煎汁,频频含漱。” ⑿《中药大辞典》:“治急性传染肝炎:鲜过坛龙120g(干者60),加红糖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儿童用量减半。服至症状消失为止。服药后部分病例出现恶心、胃口减弱,及头昏、胸闷等反应,停药后即消失。”

食疗:①《岭南草药志》:“治吐血:过坛龙根、血见愁根(又名青藤)各100g,加入瘦猪肉或猪脚炖服。” 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瘰疬:过坛龙根100g,黑鱼100g。加水同炖服。”